查看原文
其他

华盛顿邮报 | 口述史是否比书面历史更持久?

James Bradley 口述历史 2024年09月04日 09:22
华盛顿邮报·观点口述史是否比书面历史更持久?
Is oral history more durable than written history?


By James Bradley


Port Phillip Bay on March 20, 2013, in Melbourne, Australia. (Vince Caligiuri/Getty Images)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土著文化讲述的 "故事 "可以更好地记录地球的过去?


长期以来,书面文字一直被认为比口头传统优越——更复杂、更可靠。这一前提促成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最黑暗的事件——成为暴力、剥夺、同化和种族灭绝的借口。但是,只有文字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信息的想法也同样存在问题。虽然文字记录只能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许多澳大利亚土著文化都有口头传统,保留了12000年前消失在海底的土地的记忆。


为了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需要回到2万年前,当地球刚刚从最后一次冰川高峰出现的时候。巨大的冰盖覆盖了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海平面下降了约400英尺。旱地从荷兰和法国一直延伸到爱尔兰,白令海峡是长毛象和其他古代生物出没的冰天雪地的大草原。再往南,澳大利亚、卢特鲁威塔(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几内亚被并入一个名为Sahul的陆地,其海岸线比今天的海滩要长几英里。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声纳和测深研究来重建这些消失的水下世界,这些研究揭示了澳大利亚巴斯海峡海底被淹没的河流和小溪的轮廓。


这些失落的世界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然而,它们也是人类的景观。今天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祖先在65000多年前首次抵达萨胡尔。对于这些古代人来说,这些现在已经消失的土地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方面的证据正在逐渐出现:2019年,弗林德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西澳大利亚州的穆卢杰加(Murujuga)发现了澳大利亚第一个潮汐下土著考古遗址,从水下45英尺的地方恢复了数百件距今约8000年的石制文物。


但考古学并不是了解这些水下陆地的唯一途径。


几千年来,米宁人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岸的大澳大利亚湾边缘。他们的长辈讲述了米宁国家游客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探险家的到来。但米宁文化中编码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地方,他们称之为“海洋出现之前的时代”。


米宁人的传统讲述了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线的重塑及其对曾经居住在大陆架上的生物的影响。现在被淹没的地区仍然是“矿工之国”的一部分,他们称这个地方为“比利亚姆”,即“深海之家”。对于米宁人来说,比利亚姆是一个围绕着圣地的生活场所,他们有责任保护这些圣地。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称之为宾加宁的地方,那里盛产红赭石——这是采矿仪式的重要元素。如今,米宁依靠冲上岸的赭石,在海平面上升淹没现场之前,他们会直接从宾加宁收集赭石。


澳大利亚土著传统捕捉到了海平面的变化

每个圆圈代表34个地点中的一个,研究人员在这些地点发现了详细描述海平面上升的口头传统。

米宁人并不是唯一一个有传统回忆海平面上升前时代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在过去的十年里,阳光海岸大学地理学教授帕特里克·努恩(Patrick Nunn)从澳大利亚海岸的30多个地点收集了口头传统,详细描述了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例如,在鲁图维塔(Lutruwita),它最后一次与大陆相连是在1.2万年前,帕拉瓦(Palawa)1830年代收集的故事说,“这个岛屿是由来自遥远国家的移民定居的,他们是从陆地上过来的,后来形成了海洋。”与此同时,在巴斯海峡的另一边,古奈昆(Gunaikurnai)的传统则说,海峡在一些孩子发现了一个只供男性使用的神圣物品,并将其带回营地给女人看之后被淹没了。同样,19世纪记录的库林(Kulin)和布努隆(Bunurong)传统讲述了一个可以在墨尔本菲利普港湾(Port Phillip Bay)步行穿越的时代。


虽然没有办法明确证明这些传统描述了冰川后的海平面上升,但它们的普遍存在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在巴拉瓦关于巴斯海峡陆桥被淹没的故事和米宁的赭石故事等例子中,这两个故事都提供了对环境变化的实际描述。


更重要的是,现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口头文化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递信息。根据帕拉瓦传统,在南天极附近有一颗明亮的恒星,墨尔本大学的天文学家将其确定为人马座:这颗恒星最后一次靠近天极是在14000年前。换句话说,这些帕拉瓦人的记录比最古老的书面文本早了一万年。


对于我们这些沉浸在文字文化中的人来说,这可能很难理解。然而,正如历史多次证明的那样——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焚烧到巴格达智慧之家的劫掠——档案和图书馆是非常脆弱的,这意味着书面知识经常被抹去或遗忘。相比之下,融入土著文化的故事是知识和互惠义务结构的一部分,得到了精心保存。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的考古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帮助发现了潮下Murujuga遗址,他说,这些幸存的记忆并不令人惊讶。“土著文化非常强调口头传统传播的完整性,以及各种惩罚未能准确传播习俗和梦想故事的人的机制。”


尤瓦拉拉亚族女性吉尔达·安德鲁斯(Jilda Andrews)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员,她认为这种连续性提醒人们,在土著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们的文化镌刻在土地上,而土地就是我们的文本,”她解释说。“我们没有用文字写下来的浩瀚图书馆,是土地确保了连续性,它给了我们提示和指导,帮助我们记住要继续讲述这些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故事为根深蒂固的口头文化不如书面文化优越的假设提供了有力的纠正。在一个温度和海平面再次上升的世界里,对土著记忆深度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打破短期思维和崩溃叙事的方法。通过展示数千年来的连续性,它们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未来的模型,并促使我们思考我们今天的行为将如何塑造未来。

END

作者:詹姆斯·布拉德利是一位作家和评论家。他的新书“Deep Water: The World in the Ocean”现已出版。


文章原文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口述历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