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落幕!董事长退任,负债千亿苏宁迟暮!

吴昕 大佬说 2022-04-01

我们开通视频号啦!




作者 | 吴昕
来源 | 大佬说(dalaosay)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辞职了。


零售行业迎来一个时代的落幕。


黄铮辞职,张一鸣辞职,拼多多和字节跳动正值高点,他们云淡风轻,潇洒结束。而张近东的退任,却是夕阳西下,萧瑟异常。


黄铮与张一鸣亲手选定了自己的继任者。而苏宁的改选董事公告上,同时辞职的还有张近东多年心腹,副董事长孙为民、董事孟祥胜。



虽然提名了自己90后的儿子张康阳作为非独立董事的候选人,但苏宁的未来要交到谁的手上,对外界来说还是个未知数。



退任的消息来得突然。不过苏宁亟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今年六月下旬,关于“苏宁已卖身阿里,苏宁置业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很快被官方辟谣,但苏宁还是宣布了6月第二次临时停牌。


2021年的苏宁收获了8年来的股价新低。曾经时代的破局者,被时代甩在了身后。回顾这三十年的发展,只能说一切早已注定。


时代的破局者


1990年12月26日,南京城的一个冬日,27岁张近东在江苏路和宁海路交口,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的零售公司“苏宁交家电”。


张近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原本在鼓楼区工业总公司,有一个公家的铁饭碗,结果说放就放。在不合时宜的冬季,租下两百平米的铺面,只卖当时还算奢侈品的空调。


许多朋友觉得他被下海风潮吹傻了。当时南京八大国营商场几乎垄断了家用电器的销售,而且时兴的三大件是电视、冰箱和洗衣机,光卖空调怎么玩得过大商场?


那时候,每千户城镇居民拥有1.3台空调,其作用也只是能制冷。价格虽贵,但国营商场的空调还是供不应求。


厂家的货也是有限,分配到每个商场的空调,往往又被加了笔价,总之不担心卖不出去。



张近东当然知道一样的价格,自己的空调不会比商场货更有竞争力。于是他不仅不加价,反而降价出售,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而且他抓住了一个真正的痛点。彼时的卖场从来不愁空调卖不掉,所以都是消费者排着队求着买,从没想过空调卖出去后的服务。空调怎么抬回家、怎么装上墙,那都是买家的事情。


张近东推出了送货上门、免费安装的政策。金贵的空调值得更好的服务。于是他自己脖子上挂着毛巾站柜台,炎炎夏日里一边擦汗一边推销产品,甚至亲自上阵搬运。开店一年,销售额就高达2000万。


“配送、安装、维修”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让苏宁异军突起,成为南京地头不可忽视的存在。


卖出了货,就有更多资本和空调厂商谈判。张近东创造性地提出在淡季打款订购的方式合作:苏宁作为经销商在淡季向空调生产商打款扶植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稳定货源。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啃下了南京市场份额的张近东,从此成为国有商场的眼中钉。


1992年,著名“火炉”城市南京迎来了一个酷夏。有人欢喜有人愁,张近东的脸上笑开了花。得益于去年服务打下的好名声,苏宁一举成为当年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第一的商户。


也就在这时,八大商场的领导和张近东彻底撕破了脸。1993年的春夏之交,国有商场联手封杀苏宁,宣布了排他政策,谁给苏宁供货,谁就不要想进八大的门。



这是两个时代的碰撞。计划经济的余晖,和市场经济的朝阳,在六朝古都南京撞上了。


这一次,潮流是站在张近东这边。


苏宁年销售实现3亿,一举拿下了南京70%的空调市场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张近东一战成名。凭借知名度和资金量的大增,苏宁从此走出南京,开始野望全国。


2004年6月,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一个月后,7月21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上市时,张近东激动地敲裂了木槌。


上市是为了更好地打仗,“美苏争霸”的背景下,这句话说苏宁和国美一点没错。


2008年11月,黄光裕被带走调查。国美内有权争,外临窥探,冲天的火箭瞬间失掉了推进器,止不住地坠落。同年,苏宁被《福布斯》评为亚洲企业50强。张近东又赢下一局。



无数聚光灯照耀在苏宁之上,它是时代的宠儿。


江山代有才人出


时代没有钟情太久。


2012年8月15日,京东写字楼打出了一条横幅——“炮打苏宁指挥部”。前一日,刘强东在微博放话:“京东未来三年内大家电产品零利润,同时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



价格战打起来了。19年前,苏宁是那条鲶鱼,搅动了南京城家电行业的池水。19年后,当年的屠龙少年已成长成家电业的巨龙,但他新的对手,是抟扶摇而上的鲲鹏。


一如当年国营卖场的领导看不起张近东一样,那时的苏宁虽然面对京东的步步紧逼,却依然确信时代还站在自己这一边。


京东、当当、阿里,还有苏宁的老对手国美,都加入了这场家电行业的大战。战火愈演愈烈,最后在发改委的介入下,多方罢手,偃旗息鼓。


但胜负已经分晓。掀起战争的京东,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种下了“买家电,上京东”的印象。线上渠道,不仅狠狠在苏宁身上啃下来一大块肉,更是开始积蓄吞并整个苏宁的力量。


2006年,时任国美电器董事长的黄光裕包机直奔南京,只为见张近东一面。他的目的很简单——收购苏宁。



“你不要买苏宁,我做不过你就送给你。买,你是买不起的。”钟山高尔夫球场,张近东如是回复黄光裕。


然而面对互联网的煌煌大势,此时的张近东再没有勇气,夸下这样的海口。


2012年,苏宁广告促销费用、租赁及仓储费用、其他费用和人员费用共增加了23.1亿元,毛利无甚增长,扣非利润率下滑了45.6%。


风起青萍之末,吹到2012年,时局已经明显倾斜。


2013年,苏宁推出“线上线下同价”,试图打破消费者“网上买便宜”的消费习惯。结果张近东吐出了线下零售店的利润,却换不来消费者对苏宁的印象改观。


从2011年起,苏宁的收入增长就已然进入迟缓期。与此同时,京东收入增速持续多年高达50%,在2014年就以1458亿元总收入,力压苏宁的1089亿元,成为真正的互联网巨头。2020年,京东总收入8861亿元,是苏宁的3.5倍。


未被时代肯定的努力


事实上,能在30年前凿出一条出路的张近东,从来没有在时代变局下坐以待毙。


“1993年夏天卖空调,一卖卖了一两千台。用户数据全部没有,都是人工统计的,气温接近40度,老百姓买,每个都是火辣辣的。一天安装下来,还有多少没装都不知道。晚上到你店里又吵又闹。”


我们后来就赶紧建数据库”。张近东买了台AT&T的386,连了20个终端,实现了苏宁“初级信息化”。


这份对信息化的前瞻,后来发展成苏宁拥有4000多名信息化相关人员,规模人数直逼IT企业。


每分钟苏宁线下店铺的新增销售额都在总台清晰呈现。遍布全国的苏宁店铺,布置了先进的监控系统,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尽现眼前,清晰得看得清货架上的标签。


苏宁的每一件商品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仓位码、苏宁内部的商品码、托盘码三码合一,扫描任何一个码,都能清晰地传递出它所在的位置。


仓库系统发出一切指令,调配计算,实现最少时间和最低能耗。全自动化的仓库甚至在零员工的情况下就能正常运转。



对这一切,张近东信心满满。


“未来我们要变成科技苏宁。沃尔玛是我们的追求,但我们绝对不会简单地做沃尔玛的模式。我们肯定要超越,我也不会做苹果、谷歌,我们肯定是亚马逊。我要通过产品为消费者建立增值服务,用海量的数据来实现消费者的需求。”


“虚拟这一块不得了。我要打造一个等量的虚拟苏宁出来。这就像早期沃尔玛的配送和信息技术。据说中东战争都要利用沃尔玛的卫星平台。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平台建立起来,我们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但这些并不够。3C卖得再好,系统内部优化地再高效,也挡不住互联网滔天浪潮的侵袭。市值不仅是看当前的利润,更是看未来的想象力。


从烧钱圈地到卖地回血


于是苏宁开启了自己买买买的模式。自己孵化不出一个互联网企业,就大肆收购,试图打造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商业帝国。


22亿收购pptv、42亿收购天天快递、40亿投资中国联通、95亿入股万达商业、98亿合资恒宁商业、34亿投资华泰证券、27亿收购万达百货、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30亿与银泰合资,200亿出借恒大……



如今看来,没有一笔助力了苏宁的帝国梦。混杂的多元化投资纷纷失败,还为自己现金流带来巨大危机。


2020年11月12日,2020赛季中超联赛落幕,江苏苏宁易购队击败卫冕冠军广州恒大淘宝队,夺得队史首个中超冠军。


主教练奥拉罗尤却在夺冠后不久宣布离队。临走他戳破了表面的繁荣 “夺冠的时候,地方媒体说新科冠军的夺冠奖金有2000万,可后来除了一封冷冰冰的贺信,球队连一顿庆功宴都没吃,就更别提奖金了。”


而就在2019年苏宁年终大会上,张近东的儿子,苏宁的少主张康阳还意气风发,“毕了业之后,我第一个项目做的就是投资并购国际米兰,我跟着几个85后、90后的苏宁人一起就做着这一份整个华夏大地没有人做过,也没有人敢做,甚至没有人敢说可以成功的一个项目,现在的意大利,当地人提起苏宁,眼里都是敬畏。”



但折腾了一顿,国米并没有给苏宁赚到多少钱,反而苏宁为它烧掉了50亿人民币。


更悲惨的是国内的江苏队。夺冠后108天,新晋冠军的俱乐部发布停运公告:“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要素叠加,江苏足球俱乐部无法有效保障继续征战中超、亚冠赛场。即日起,江苏足球俱乐部停止所属各球队的运营。”


当年万达、恒大作为地产商买下球队,被吹成一本万利的营销神话。结果王健林后来甩卖产业,许家印还不上欠张近东的200亿。


时代在重演一些桥段。


张近东也只能学万达断臂求生:“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确定的、看得到价值的事情上”。


卖掉了苏宁小店、苏宁便利超市和各地的物流投资,还有阿里的股票,pp体育和国际米兰,清白一身的苏宁却依然不够回血。


2021年6月16日晚的公告显示,苏宁易购的四大股东中,创始人张近东累计质押股数14.12亿股,占其持股的72.32%。此外,苏宁电器质押77.64%,苏宁控股质押100%。



大厦未必将倾,但张近东已然焦头烂额。


曾经的老对手国美重生,在苏宁的零售业赛道上奋起直追。而几年前较过劲的京东、阿里,已经是苏宁只能仰望的存在。直播带货、下沉市场的拼多多,时代风潮里兴起的新宠,都在苏宁的伤口上踩上一脚。


而房产市场的收缩,美的格力等厂商在自有渠道上的深耕,更是拉紧了苏宁身上的绳套。


夹在新与旧之间


在苏宁出品的《张近东管理信念》一书中曾提到,苏宁向互联网转型时,新招募的互联网人与老零售人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派系。“员工是否需要穿西装工服”都成了集团内部激烈讨论的话题。


更荒诞的是,这一问题最终居然还要由大老板张近东拍板。


张近东选择了折中办法,苏宁易购体系内的年轻人可以不穿工装,但西装仍然被视为最好的形象体现。


这种“折中”贯穿着苏宁此后每一次改变。


苏宁就这样夹在两个时代中间,试图左右逢源,两头皆吃。梦想很大,现实却很残酷。苏宁每次高呼拥抱互联网,都最终失败。企业的传统思维萦绕不去,成为绊倒自身前进脚步的拦路绳。


有人说张近东人太好 ,对一些老同志、老问题下不去手。那这次,苏宁迎来了转机。无论是谁最终掌舵,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有机会给苏宁烧出一个凤凰涅槃。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丽退市,凭借万家线下店面、千万会员积累和高瓴的回春妙手,剥离出一个堪称奇迹的滔博,传统业务也大有起色。


时代不等人,但市值还有567亿的苏宁总还有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阅读↓

1、蜜雪冰城火遍全网!揭秘幕后操刀大佬,二十年洗脑三代人!

2、狂派30亿大红包,雷军还没有折腾够!

3、连环打脸!全网炮轰农夫山泉,营销之神也翻车

4、高瓴封神!6000亿资本重仓中国,幕后大佬赚翻了!

5、刘强东背后的女人,掌控400多家公司,奶茶妹妹都羡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