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大热搜汉字主题展览推介 (中博热搜榜Vol.43)

中博热搜榜 博物馆头条 2024-03-30


中国文字的力量,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笔画之间,尽显文字之美。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43期)“十大热搜汉字主题展览推介 (中博热搜榜Vol.43)”,本期推介展览为2023年5-6月以来受到全国网友关注的十大博物馆、美术馆汉字主题展览。



  • 成都博物馆

(6月10日起)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成都博物馆策划实施,全国20个省、直辖市,40个文博机构鼎力相助,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


展览即以“源”“远”“流”“长”四字构建讲述脉络,见字剖意,释读萃图成字之“源”、文以载道之“远”、福泽广布之“流”、文脉绵延之“长”,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就从这里徐徐展开。

刻符龟甲 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7000年)

河南博物院藏


展览中,观众会看到距今8000余年前的“贾湖刻符龟甲”,上面铭刻着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刻画符号,是已知最古老的汉字源头。此外,殷墟甲骨、史墙盘、晋公盘、秦公钟、中山王圆壶、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等国宝重器,首次来蓉展出。

辛弃疾行楷书《去国帖》 宋(960-1279年) 

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震撼登场。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临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更有国宝级文物敦煌遗书、米芾《方圆庵记》宋拓本、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明拓本……历代名家书法真迹和拓本也亮相在此次特展之中。

  • 奉贤博物馆

(5月26日至10月8日)


展览以灵符若拙、契文肇兴、意蕴流芳、天开化宇、妙趣启智五个篇章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展出来自全国26家文博单位的文物189件(组),类型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书画、绢本、竹木等。通过展示各时期承载汉字的实物,集中表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展现汉字书写、艺术与应用之美,阐释汉字绵延千载一脉相承的历史优越性,突出汉字文化对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巨大推动力。


展览第一部分“灵符若拙——汉字之源”探寻汉字起源之谜,从神话时代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传说到史前文明的刻画符号,古朴稚拙的笔触蕴含着先民无穷的智慧。


第二部分“契文肇兴——汉字之变”梳理汉字发展流变,从汉字七体的演化中初窥社会发展的脉络,直观感受汉字的简化倾向,凸显汉字强大的适应性。


第三部分“意蕴流芳——汉字之韵”以古今书法作品体现汉字独特的美感,以文字器物体现书法艺术的精妙,以历史文物、数字展览展示以汉字为中心的相关文化,体现汉字的书写之美、应用之美。


第四部分“天开化宇——汉字之力”通过汉字文物的实物展示,感受汉字之生命力与影响力,感悟世界唯一流传至今的古文字的内在力量。


第五部分“妙趣启智——汉字之趣”通过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为游客打造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的体验模式,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汉字的能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刻。

  • 中国文字博物馆

(基本陈列)


“文以化人 字以载道——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基本陈列”展览,由“汉字民俗”“字书琼林”和“书苑英华”组成。“汉字民俗”展示了与百姓生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民俗,它既包括因汉字而形成的民俗,也包括因民俗而产生的汉字。


“字书琼林”用实物呈现字书的变迁历史与各时代著名的文字学家,侧重语言文字知识的拓展,讲好汉字形音义传承的故事。“书苑英华”打破同类型展览按书法年代或书体的陈展常规,以别出心裁的角度展示历代书法精品,呈现了书法艺术的菁华。意蕴高雅的展示空间,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使展览融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展览一经推出,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 龙美术馆(西岸馆)

(5月18日至7月16日)


四年壮游,面对山川风物,莫言、王振诗词唱和,诗文与书法同时形成,融为一体,用莫言的话说,这是一种“文墨共生”的状态,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原生面貌。

王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本次展览正是莫言、王振四年“壮游”的阶段性总结,策展人谢晓冬按东瀛之行、故乡之游、东北之游、西北中原之游、华中之行、京华唱和六大版块,呈现莫言、王振创作的各类书法作品76件(组),“长歌”既指篇幅较长的诗歌 ,也泛指诗文创作,放声高歌。


通过对诗词格律、书法写作的刻意训练,莫言、王振打开了跟古代先贤对话的大门,将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拉近到日常场景中。

莫言,《行书六言联》

  • 嘉定博物馆

(4月30日至7月30日)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距今已3000余年。甲骨文上承原始刻划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不仅为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殷商王朝提供了真实可考的证据,更是将那个时期的社会百态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甲骨文中的百家姓

本次展览通过“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部分内容,以甲骨的发现为起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深入浅出地探寻甲骨文的刻写方法、重要价值等,揭开其作为占卜之物的神秘面纱,还原甲骨文中所记录的殷商王朝面貌。


展览展出相关展品108件/组,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们研究成果的集锦以及器物的展示,让我们得以重新传承遗落的文化记忆,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源、历史之根,并能够深刻体会到甲骨文带给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 惠州博物馆

(5月18日至8月20日)


《中国符号——历代文字艺术专题展》展览首次集合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及大量的青铜器铭文拓片同时展出,据馆方介绍,这在广东是首次展出。


展览展出河南安阳出土的60多片甲骨文原件、两件春秋早期带铭文的青铜器及荆州出土一套战国时期竹牍(复制品),同时展出的还有珍贵的族徽拓片32件、碑拓22件,全方位阐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文物及有关展品147件,分为“甲骨文”、“青铜器”、“竹牍”、“族徽拓片”及“碑拓”五部分,旨在展现中华文字之璀璨悠久,唤起观众对文物更多关注及思考,激发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 上海博物馆
(5月16日至8月13日)

本次展览中,上博所藏之66部宋元典籍面向公众展示,可谓千年典籍的首次精彩呈现。本次展览分为“翰墨斑斓”“古椠生辉”“宝拓传真”三部分,分别展示写本、刻本和拓本三种版本类型的古籍,其中多种古籍均为首次与广大公众见面。


展品约半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有许多举世罕见的国宝级珍品或孤本,2003年入藏上博时曾引起轰动的《淳化阁帖》“最善本”也在展出之列。

杜工部草堂诗笺


此次特展,上海博物馆为观众营造了一个与千年典籍亲密交流的空间。典雅的展厅设计,精美的陈列形式,带领观众品鉴善本碑帖独特之美。同名异书的并置,同一种碑刻不同拓本的比对,呈现中国古代典籍之博大精深。另有特别定制的藏书印和雕版,钤刻中国文化基因。

  • 颐和园博物馆
(4月20日至8月13日)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中华出版促进会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形意万千——汉字文化大观展”于2023年4月20日至8月13日在颐和园博物馆展出。


展览分为渊源流变、书臻妙境、载书传道三个部分,汇集国内11家文博单位的90余件(组)文物展品,包含多件一级文物,系统展示了汉字字体流变、书法书风演变、书写工具革新、汉字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变历程。其中,唐颜真卿书罗婉顺墓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也是该文物出土以来首次出省展出;唐张旭书严仁墓志则是“草圣”张旭为数不多的传世楷书作品。

  • 浦东美术馆
(基本陈列)

《引力剧场》作为一件史无前例的装置奇观,并非只是简单地被“放置于”展览空间当中,而是完美运用了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的绝佳空间特性,在挑高超过30米的展厅内部形成一个从高处垂向地面的巨型文字漩涡。受引力影响,文字被拉伸变形,并经展厅底部巨大镜面反射,凸显出作品与空间相互“穿透”的纵深感。

《引力剧场》展出现场

这件新作品不仅仅是对展览“徐冰的语言”的补充与延展,更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徐冰艺术语言的通路:它像是一次从“语言学”转向“语言哲学”的思维拉伸,使观者得以穿透语言文字与艺术语言的形式与知识层面,回到人类思维与外部世界最为原初的交道之中。

  •  台州市博物馆
(5月28日至8月28日

“汉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展览讲述了整个汉字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轨迹。展示汉字书写艺术神奇魅力,以及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汉字文化精华,浓缩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上一期榜单回顾: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2(美术馆及当代艺术)
相关阅读:
「中博热搜榜」各期榜单及3.0指数工具查询

编辑:赵娣
审核:吕栋林
监制:博物馆头条



推荐阅读




●  投稿邮箱:icurator@foxmail.com●「文博预算通」为全国博物馆免费做预算 科学编制特展规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