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人拜年为什么喜欢说“恭喜发财”?

话说佛山
2024-08-31

  乜意思:

  “恭喜发财”是一句常用的新年祝福语。

  点造句:

  新噶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恭喜发财。(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见面打招呼都会讲恭喜发财。(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见面打招呼都会说恭喜发财。)

  话你知:

  “恭喜发财”源自清末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据民间说法,在清代,广州十三行的一些中国人每逢过年时都会到商馆里去拜年,一进门便不停地说着“恭喜发财”。此后,“恭喜发财”开始广为流传,成为一句常用的新年祝福语。(关锦恒)


春节将近,大家纷纷开始拜年。拜年自然少不了吉祥话,各种吉祥话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年年有余”等,都表达了大家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如果有小孩子不懂事,说了不吉利的话,往往还会遭到长辈的训斥和纠正。

大家喜欢吉祥话,是觉得这些吉祥话有可能成真;讨厌不吉利的话,同样是觉得这些不吉利的话有可能成真。总之,许多人可能从内心深处觉得,别人对自己说出来的任何话,都有可能成真。

这种心理,其实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从早期只会像猿猴一样用简单的叫声交流,到能够说复杂的语言,是不容易的。人类从什么时候拥有复杂的语言?之前的一般看法是7万年前,智人因为多巴火山的超级大爆发,陷入灭绝的边缘,为了应对极度恶劣的环境,催生了认知革命,发明了复杂的语言,另外,智人进化过程中喉骨的下沉也令他们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发出更复杂的音节,也是出现复杂语言的前提。

不过,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吉纳维芙•佩金格尔对史前岩画和洞穴符号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她推测6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已经具备了使用较复杂语言的能力。

人类用语言来给身边的万事万物命名,任何东西一旦被命名之后,人类就感觉掌握和控制了这种东西,每掌控一种新东西,对生活内容简单的原始人来说都是莫大的惊喜。天下虽大,只有被人类命名的东西,对人类才有意义,否则任你如何巨大、强悍,都没有意义。

所以,在原始人那里,语言是一种掌控世界的魔法,他们认为语言本身是有魔力的,可以创造事物,也可以毁灭事物。他们也会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来做这两件事,为自己谋利益,用来创造事物的语言,其实就是祷文,用来毁灭事物的语言则是咒语。

这在多个民族的早期神话中都有反映。古埃及的创世神普塔,就是通过语言来创造万物,他说什么,世界上就有了什么,可以说古埃及的创世之神就是思维与语言之神,古埃及人认为思维和语言可以创造世界。

《圣经》开篇的《创世纪》中,“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体现的同样是神通过语言来创造世界,语言的力量简直能够牢笼天地。基督教“道成肉身”与约翰福音“太初有道”之“道”,英文就是word。

创世之外,语言的魔力也在其他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

古代的日本天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赐给大臣们好名字。大臣们认为天皇是太阳神的化身,语言具有神力,赐给自己什么名字,自己就会朝那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天皇统治的合法性来源。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名作《波斯人》中,虽然站在希腊的立场上对波斯人评价不高,但特别称赞了波斯人的诚实,波斯人诚实是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有魔力,话说出口就不敢违背,害怕遭到神罚,而波斯人的普遍诚实对于波斯帝国早期的良性运作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儒家非常重视“正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除了现实考虑外,同样也有语言魔力观念的影响,因为古人认为,“正名”之后,事情会自然向“名”的方向发展,所以“必也正名乎”。重视名分这一点,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我国上古时代的游侠,“言必信,行必果”“言出必行”,甚至一诺千金、“重然诺,轻生死”,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在民众中建立威信,另一方面则像波斯人的诚实一样,也是受制于语言魔力的观念,害怕违背承诺遭受神罚。李白在《侠客行》中将游侠们描写为“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诺言比泰山等五岳还要重,非常形象。游侠的这种精神,增加了历史的魅力。

总而言之,古人在使用语言时,对语言的魔力充满了敬畏,也会努力让事情的发展与说出口的语言符合,所以,许多时候还真是“心想事成”,敬畏是好话成真的最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也可以秉持着敬畏之心和真诚之念,对亲友进行祝愿,无论吉祥话应验与否,在相对缺乏敬畏感的现代社会,这都是难得的陶冶情操的机会。     彭治宇


作为广东三大族群之一,广府人过年有何独特之处?

曾应枫:从古代岭南到如今沿海开放的广府人,过年习俗自成一派,丰富而多彩,传统又新鲜,备年货、团年饭、行花街、迎财神、赏花灯等,历经千百年,形成一套以“除旧迎新”为主题的程序,成为约定俗成的仪式。比如,人们见面一句“恭喜发财”的拜年问候,就显示广府年俗与中国北方地区的差异。


2019年2月,市民在广州西湖花市上与“财神”合影留念。陈骥旻 摄

广州一新春民俗文化活动上,市民爬上“金山”摘水果。高16米的“金山”上堆砌着苹果(代代平安)、柚子(越碌越有)、甘蔗(掂过碌蔗)等具有吉祥寓意的水果,吸引游客“爬金山”讨好兆头。陈骥旻 摄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春节美食通常在一年中最丰盛。广府人春节美食有哪些特色,蕴藏了何种美好愿望?

曾应枫:广府人传统年货包括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前还要开油锅,炸油角、炸煎堆、炸蛋散、包油角等食物,一般是全家动手,丰衣足食。蒸糕也是广府人过年的必备,除了蒸年糕,还有蒸萝卜糕、马蹄糕、九层糕等,既好吃又讲“意头”,象征“步步高”。

民众在广州一茶楼饮茶、吃点心。陈楚红 摄

团年饭也叫年夜饭,这是广府人过年的重头戏,是一家人一年当中最为讲究和隆重的一餐饭。广州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广府人喜欢白切鸡,也称“白斩鸡”,还有鸭、鹅等三鸟,食材要求新鲜。烧肉肯定少不了,好吃且有“好意头”,寓意“红皮赤壮”,人丁兴旺。当然也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团年饭的鱼要求新鲜,一般多是清蒸。此外,还有好多传统美食佳肴,如芋头扣肉、发菜焖猪利、生菜以及老火靓汤。

今年春节,广州多地重启2023年传统迎春花市,广府人为何如此热衷“行花街”?

曾应枫:广州素有“花城”美称,市民春节“行花街”历史由来已久。西汉陆贾所著的《南越行纪》记载,当时的妇女“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明代,广州花市已是著名广东“四市”之一。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亦有相关记载。广州真正成规模的迎春花市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初。民国初期,广州拆城墙开马路,花市空间扩展。“年三十晚行花街”逐渐成了广州市民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行花街”民俗有增无减,发展规模越大。

2019年2月2日,广州西湖花市开市,吸引市民前来游玩。陈骥旻 摄

在广州,“行花街”的高潮是在团年饭后。大人和孩子喜欢金桔,又好看又好吃,寓意“大吉大利”;年轻人喜欢大朱砂桔和吊钟花,寓意“财源滚滚,大展鸿图”;未婚男子则钟意买桃花,扛着它在花市转几个圈,寓意“行桃花运”;主妇和老人多喜欢买菊花、剑兰、水仙、鸡冠花等时花。

2019年2月,市民在广州天河花市选购迎春花卉。陈骥旻 摄

2021年,广州“春节(行花街)”列入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广州2020年、2021年、2022年没有举办正式的大型迎春花市,但很多市民还是会上街购买年花。今年春节,包括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西湖路迎春花市等多地花市复办。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人拜年喜欢讲“恭喜发财”,这跟广东经济状况有关吗?

曾应枫:“恭喜发财”是广府人拜年最多的用语。有研究显示,“恭喜发财”源自清末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据民间说法,在清代,广州十三行的一些中国人每逢过年时都会到行商商馆里去拜年,一进门便不停地说“恭喜发财”。此后,“恭喜发财”广为流传,成为一句常用的新年祝福语。

广州被称为千年商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商业氛围浓厚,一直是富庶繁华之地。实际上,一句“恭喜发财”表明了人们的新年愿望——希望收入有提高、经济上有盼头,迎来好生活。

2022年2月,游客在春节假期期间来到广州白云山上观赏广州城区风景。陈骥旻 摄

在包括广府地区的广东各地,春节期间,长辈会向来拜年的晚辈派“利是”,“利是”即红包,表达对晚辈的祝福。节后返岗后,很多未婚人士还会“逗利是”,遇到已婚同事便道“恭喜发财”,紧接着俏皮地添多一句“利是逗来”。至于金额多少并不在乎,金额10元(人民币,下同)、20元的利是,大家都乐意接受,派利是的人也没有压力。这一点非常好,没有攀比的风气。

岭南年俗——利是封。陈楚红 摄

广东是著名侨乡,祖籍广州、佛山、江门等地的华侨华人众多,广府人遍布世界各地。据您观察,广府年俗年味在海外的传播和传承怎么样?

曾应枫:广府年俗随着广府人的迁移而传承至港澳及海外,春节作为阖家团圆之日,对传统年俗的延续也是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系纽带的延续。比如,“行花街”民俗除了影响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城镇,香港、澳门等地亦有花市,并辐射至东南亚等地的华侨聚居区。

广府年俗起到了增进家族亲情、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海外的广府人也过中国年、吃年夜饭,尤其是岁数较大的华侨更是重视春节。每年春节,本人在海外的亲戚都会寄回拜年贺卡,虽然贺卡通常是圣诞卡,但写的内容却是中国春节的问候和祝福。年年如此,从未忘记。

广州猎德幼狮班的学员在猎德李氏宗祠练习舞狮基本功。陈楚红 摄

在海外,广府华侨华人社团是广府年俗传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桥梁。每年春节,广府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在唐人街等场所开展舞龙舞狮、派利是、花车巡游、中式美食品尝等活动,非常热闹。我们要进一步依靠海外华人社团的力量,支持其举办各种新春活动,并吸引年轻人参与。

广府年俗是否折射出了岭南文化的特点?广府年俗传承发展路在何方?

曾应枫:广府年俗作为中华民族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起源、节日时间、节日文化心理等方面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特征。同时,广府年俗更是岭南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祭祀、饮食、交往等各方面呈现出了浓郁的岭南风情。无论是年夜饭、“行花街”,还是拜年语“恭喜发财”、派发“利是”,均体现了重商务实、重彩头、包容性较强等广府文化特征。

广东佛山民众在快子路选购挥春。陈楚红 摄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广府年俗也在变化。当然,一些习俗也无可避免地面临消失的局面,比如前面提到的“卖懒”;现在,除夕夜难以听到鞭炮声。广府年俗如何延续并发扬光大,值得思考。我认为,应顺应时代进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融入现代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比如,通过社交平台抢红包、拜年,就是科技进步下的春节新现象。

2019年2月,广州越秀公园迎春花灯璀璨绽放,缤纷炫目的各式花灯吸引市民前来观光游玩。陈骥旻 摄

值得一提,在广府地区,除夕夜交子时燃放“开门炮”是重要年俗之一。旧时,春节燃放鞭炮有着“吉祥迎新”“驱瘟驱邪”的意义,这一民间传统延续数千年。如今除夕燃放“开门炮”,迎新送瘟神,更有提振人心的意义。(中新网)

  相关链接:


佛山街,除夕夜。普君花地最旺场.

“行花街啰!” 年三十,食罢圆年饭想去逛花市

古代拜年:从庙堂到民间的春节祝福

开年!虎年初二,虎虎生风,外嫁女返归嘞

花街年味

佛山区家庄:祿丰新巷2号母子在谢灶拜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