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靡百年,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

岳麓书社
2024-09-14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最近,顾恺之《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这件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乾隆爱到摆在案台,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不仅需要预约进馆才能看到,且每位游客只能参观十分钟。

很多到馆的国人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在中国的博物馆看到这件国宝。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在烧杀抢掠中,一位驻扎在颐和园的英军上尉,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带回了伦敦。

但出身行伍的他,根本不懂这幅画的价值,最终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而且由于不熟悉中国画的保存方式,这幅流传千年,凝聚中华艺术与审美的珍宝,被拦腰截成了三段。

有人曾统计过各朝各代的文物流失量,清朝是最多的。

这些国宝的流失,也见证了近代中国一段沉重的历史。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起了一场侵略,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彼时闭关锁国的清朝。

战败后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此后的中国,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程。

李鸿章称,经历了康乾盛世的大清帝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此后,华夏九州,赤地千里,各路豪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湘军统帅曾国藩; 

还有把清王朝送上绞刑架的洪秀全和慈禧;

伴着“五四运动”的革命号角和民国各色军阀的混战……

一同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也最精彩的一百年。

这一百年里,也藏着众多“谜团”——

历史上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为什么道光皇帝说他误国误君?

总是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李鸿章的骂名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为什么他曾主张放弃新疆?

辛亥革命只是推翻清政府的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而导火索居然是一个外国人策划的一场金融诈骗……

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原来慈禧也坐过火车,还是从石家庄坐到北京;

中国第一家股票公司,是李鸿章在1873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也被称为“中国股民之祖”......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近代史,想知道三千年的华夏,怎样一步步从一个“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变成人尽可欺、任人鱼肉的对象?

又是经过怎样沉痛的觉醒和无数先辈前仆后继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强烈推荐你看看这部被誉为“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全新修订增补版

如果你从未深入了解过中国近代史,那看这一本就够了。

从1938年开始,这本书一再加印,各个版本加起来畅销百万册。

豆瓣上,评分都在9.0以上——

“刷新了自己的历史观”

“可以作为史纲反复翻阅”

“近代史必读书”

足见大家对它的喜爱和认可程度!

今天推荐的《中国近代史》全新修订增补版,由史学大师陈旭麓先生作序推荐,作者女儿亲自撰文纪念。

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算起,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蒋廷黻先生在这本书里系统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林则徐到李鸿章,从洪秀全到孙中山,1838年到1926年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演变、文明的冲撞、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受到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之路呢?

晚清最后十年,为何越改革越失败?

为什么对阵列强翻盘机会众多,却统统错过?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竟是由于我们不懂“法”?

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与全世界开战,竟然是因为洋人支持光绪和维新党?

关于中国近代那些你知道的、不知道的历史,都在这本书里一一解答。

本书不挑读者人群,适合各种知识水平的读者阅读,将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人心,好读耐看。

无论你是学生、历史爱好者,还是对中国近代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里一览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脉络。



1


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

好读易懂,适合所有读者

1938年春夏之交,正是民族抗战最危急最艰难的一年。

此时陶希圣、吴景超、陈之迈三人,为因战争流离失所的民众和青年对知识的渴求,决定编辑一套《艺文丛书》。

编辑之一的陈之迈,知道蒋廷黻对近代史素有研究,便约他写书。

于是彼时刚刚辞去驻苏联大使的蒋廷黻,创作了这本被史学界称为开山之作的《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先生16岁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并称为南开大学的史学奠基人;

1929年,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

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民国驻苏联大使;

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1961年,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

作为跨越时代的人物、著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在这本《中国近代史》中,他从学者、政客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历史的得失,独创了中国近代史全新的叙事框架。

当时,在他收集近代史资料为著书作准备的时候,许多历史人物还健在、资料还未遗失。

蒋廷黻先生利用自己的身份,取得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比如,为了掌握李鸿章1896年至1900年期间从事外交活动的史料,他走访了许多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

因为材料丰富,提供材料的又是熟友故交,所以他笔下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最贴切当时中国真实历史的版本,也正因如此,它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

在这本《中国近代史》中,以时间为主线,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从鸦片战争写起,历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直至抗日战争前夕,全面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变迁。

各章节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叙述,也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剖析。

蒋廷黻,他以外交官、政客的身份,躬身入场,带读者看透近代风云。

严密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加上他对国际游戏规则的认识,

很多观点放在现在来看,都很有洞见性,字字珠玑,让人叹绝!


关于鸦片战争,他直言——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直接指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根本问题所在,即中国在科技、军事、政治和社会制度上的全面落后。

他写道:“处于中古状态的落后中国,只有向对手学习、改革内政,才能有光明的前途。这个学习对手的过程,先是从不彻底的器物层面开始,然后进到学习政治体制的制度层面,但只有再进到更深层的精神层面,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为什么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还有恭亲王奕䜣、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投入其中,实行新政、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化交通、国防近代化等等,可还是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

因为他们受自身局限性和时代背景的制约,改革得不彻底,只变革了兵器,而没有变革政治和军事制度——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虽然向近代化方向迈出了几步,但由于他们自身的不彻底和时代的不容许,最终未能实现救国救民族的目标。”

太平天国救不了中国,是因为掌权人只想再建立一个新朝代而不是新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十分之可惜的救国企图,可惜就可惜在它的立场没有问题,但是它仍然走的是两千年来陈胜吴广的路子,搞祥瑞、造新帝、当皇上,它的最终失败证明了传统的民间斗争行不通。”

……

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忧思。

1938年的中国,风雨飘摇,正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处境最严峻的时期。

蒋廷黻写下这段近代史的文字时,绝非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

在书的结尾,他用深厚的史学功底,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长期积累,对近代史近10年的整体思考,向每一个中国人发出呐喊: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他不仅记录历史,也突破思想的束缚,在更大更长远的维度上思考国家的前途在何处,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得到警醒。

光是这一点,都值得你翻开这本书!



2


4大主题,23个章节

字字珠玑,刷新你的历史观

大多数人从历史课本里学来的中国近代史,是这样一个面貌——

1840年,一声炮响,英国人的铁甲蒸汽船封锁洋面,红布制服的英国海军进入中国,于是开始了无比屈辱的历史。

回看这段历史,最痛心的莫过于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

 永地秀太所绘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可你知道吗?当时的中国,是有可能改写历史的。

在这本书的开篇,蒋廷黻先生就讲述了中英建立外交关系第一次失败的历史。

1793年,英国皇室派遣使团前往中国,企图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乾隆皇帝却因自己 “天朝上国”的自大顽固,拒绝了英帝国送出的贡礼,并责令其出京回国。

中英之间的贸易关系继续受到限制,这也为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1840年,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也称“通商战争”),强制打开中国闭塞多年的大门。

从1842年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到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间的这十几年时间,恰恰是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蓬勃发展的时期。

 英国画家约翰·伯内特(John Burnet)所绘《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这十几年来,如果清政府马上觉醒,反思失败原因,奋发图强,那很有可能改写历史。

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吸取教训,而与大英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只是像蚊子叮咬一样使大清王朝无动于衷。

用蒋廷黻先生的话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源于清廷的愚昧无知,还有那深植于内心的“天朝上国”的顽固不化、固步自封。

 外国驻京公使合影

 1858年,清政府和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跟随作者的步伐,你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在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下,“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的中国是如何迎接挑战的;

甲午海战后,中国频繁变革背后的政治逻辑与社会因素是什么?

在煌煌百年中国近代史中,又涌现了多少爱国志士,企图推动变革——

恭亲王奕䜣、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自强救亡运动;

还有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

面对着内忧外患的中国,他们力图改革,奋发图强,希望民族得以复兴。

史书中那些冰冷的名字,在作者笔下成为一个个立体而活生生的人。

还有大量刷新我们认知的历史——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坚决抵抗英国鸦片输入,是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可课本外的他重名誉而至误国。

以蒋廷黻的眼光来看,林则徐是一个典型的晚清士大夫形象。他空谈而高调,只知抵御夷族的方法是“民心可用”,却提不出具体的、确切的措施。

他自私自保,在广东目睹了西洋的坚船利炮,深知一味“剿夷”中国将没有出路,却不敢违背当时清议而牺牲自己名誉、勇敢提出改革主张。

被怒骂为卖国贼的琦善、郭嵩焘——

他们的思想是先进的是能打破时局的,可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被人理解。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从鸦片战争的硝烟中,我们见证了国家的屈辱与觉醒。

在洋务运动的探索里,我们感受到了改革的艰难与希望……

那个时代的危亡脆弱,那个时代人们的力挽狂澜。

在蒋廷黻笔下,历史书写得如此不偏不倚,读起来这么身临其境。

也只有看了这本书,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称“蒋廷黻的近代史尚无第二人”。

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哪怕对时政、历史不感兴趣,读中国近代史都要先读蒋廷黻。



3


2024全新修订增补

市面上最完整的版本

读书,不止是读书。更是读人、读事、读时代的磅礴。

从1938年出版至今,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在台湾和大陆一版再版。

但市面上很多版本都是大量删减过的。

1987年,岳麓书社打破“禁忌”,首次在大陆公开出版。

今天推荐的2024全新修订增补版,

由史学大师陈旭麓先生作序推荐,蒋廷黻女儿亲自撰文《欣慰与回忆》纪念。

耗时3年,逐字校勘原文,加以注解,保证内容的纯粹、完整。

并全新增补了《评〈清史稿·邦交志〉》《琦善与鸦片战争》《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近10万字的经典史论。


整本书还特别收录了50余幅来自中外各大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珍贵彩图,

比如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奏报的奏折、诸多同时期来华外籍人士所记录的珍贵影像,还原真实的近代中国。


 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奏报收缴鸦片情况奏折

现在下单,还额外赠送: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方便记忆。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著


本书撰成于1938年春夏之交,是蒋廷黻先生为当时的年轻人写的近代史通俗读物。这本两个月内“一挥而就”的“初步报告”,竟成了八十多年来史学界不可逾越的高山。自成书以来,畅销海内外几十年,长盛不衰。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以往的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本书作者的史学观点。

作者以局中人的身份,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中国近代史,将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间近百年的历史大事、风云人物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有趣、公正全面、开明前卫,常有颠覆性的评论。如:

同、光时代的士大夫完全不了解时代的危险及国际关系的运用,他们只知道破坏李鸿章诸人所提倡的自强运动。

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大阻碍之一。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END

一审 | 向媛媛

二审 | 周家琛

三审 | 彭楚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开启地下丝绸宝库: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首次系统全面公布

喜报 | 岳麓书社4种图书入选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

要玩懂《黑神话:悟空》,有些课你不得不补

古代“弹幕版”《聊斋志异》:品评允当,见高识远

《平天下:曾国藩的暮年雄心》——全面解读曾国藩的最终胜局!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岳麓书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