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木心的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十点时光读书会 Author 杨娟丽


此次读书会的发起人:鹤无粮



2006年1月,木心的第一本书,《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大陆出版;2011年12月21日,木心归国四年后在乌镇悄然逝去;2013年1月,《文学回忆录》出版,被评为年度十大好书。

  

陈丹青说过: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我想说,陈丹青,你的目的达到了。

 

这一年多来,沉浸在木心的艺术世界,看他的俳句、散文、小说、《文学回忆录》;在网上收集木心的生平、轶事、画册;去乌镇,探寻木心的故居、美术馆,妄图与先生建立一点可怜的连接。

 

有时候,一个人,会莫名的哽咽,为什么对一个已经离世的,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那想念会如此强烈!

 

阅读木心,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鹤无粮《木心祭》


“我与木心的故事”木心专场读书会嘉宾




很多人曾经问我,为什么挚爱木心?


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像木心在诗中所说:“哪有你,这样你。”


我也许可以回答:哪有木心,这样木心。


木心的确是个独特的存在——


从文化意义上,他是一个“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没有断层的文化孤本;从才华上,他是一位贯通中西、横跨文学、艺术、音乐三大领域的才子;从容貌上,他曾是个美少年,直至年老,也清俊爽飒;从命运上,他历经磨难,在晚年完成了文学和艺术上的自我。



但是,对木心读者来说,显然这些原因不足以说明全部,木心和读者之间,似乎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私人关系。读者和木心的对话,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梁文道曾问道:为什么木心的读者会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过来,希望和木心见上一面?中国文坛,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鲁迅和张爱玲,还有谁?


所以,当我们尝试把喜欢木心的朋友聚集到一起,谈谈“我与木心的故事”时,其实也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探求。



杨小米(作家)李容江(导演)十点时光读书会发起人




鹤无粮(文学爱好者)此次木心专场读书会发起人



读书会现场




1


木心逝后,我曾在去看先生,在他院子外发呆   


小光 从事艺术品拍卖展览




“对许多挚爱木心先生的人来说,他们一方面希望更多人认识先生,又怕太多人认识先生。这是一种矛盾心理。我阅读木心的作品不久,先生就去世了。我知道消息后,不能自已,嚎啕大哭。我一个人赶去先生的追思会,在晚晴小筑外,不敢进去,也不知道以什么身份与其他人对话,我在门口抽烟、发呆。后来进了后院,我在那里感受先生曾在这里的气息,院子里还有一只小狗陪着我。如果要我描述那种心情,我觉得那是一种‘良心上的活该’。 ”



2


悲观主义者的“自我救赎”和“自我净化”


陈文浩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




“木心有本书叫做《素履之往》,我想木心是我在艺术文学领域里找到的一片净土,然而这片净土却是经过了无法想象的命运。木心是极端的悲观主义,然而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男主角一样,木心用文字和艺术救赎了自我。如木心说的‘所谓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很多人在世事中沾染了墨点,变成杂色,而木心仍是白色的。悲剧有净化作用。为什么我们和木心有共鸣?我想这就和很多人想去西藏一样,这是内心的追求,没有地位、国籍、身份、年龄的限制。木心说,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因为年轻,我们可以去找寻和趋近真理,我们可以像木心一样,在艺术和文学中净化自己。”


吴凤蝶 4FUN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  



“喜剧来自于悲剧,木心的自嘲和俏皮话,和他的经历相关。”



李何友 从事西服定制行业 



“我是一个乐天派,没经历大悲大喜,我想从阅读里,可以感同身受。”


3


学校教育之后,我发现要做“自我的教育”


妧枍 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左一)




“木心是我的启蒙老师、精神导师,木心的美的哲思令我入迷。木心说,‘宇宙没有黑格尔的总念,也没有老子的道’。但他给我带来通透的指引、平静的心态。他说,知道自己要死,还要知道怎么生。我读了20年书,但感觉自己并不通透,学校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接下来要做的是自我的教育,找到人之为人的灵性。”


何思琴  致力于出版专业学习研究(右)




“为什么80、90后会千里迢迢去见木心?我觉得这很容易理解,年轻人有想见一个人冲动,便会去做,年纪大一点,事情忙一点,顾虑多一点,也许就不那么做了。


我想人要处理三种关系: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我。人和自我的关系是最难的,有些时候,不知道如何选择。木心经历很多,仍那么轻松。他的境界让我神往,我甚至觉得他有那么一点‘仙’。”



   杨教授(左)杨小米(右)




杨教授:“为什么木心让年轻人喜欢,我从木心的一句话上得到了部分答案,木心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这句话就是年轻人的心声,因为年轻人在不断面对选择。我建议年轻人,追寻自己的内心去成长,不要怕曲折,你看小树苗,可能弯弯曲曲,但整体仍是往上走。无限的选择,若跟随生命和内心,都有同一个结果。比尔盖茨认为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以为这种‘偏执’是一种对本心的专一和执着。木心就非常‘偏执’,五十多岁去国外,在艺术和文学上回归并重建自己。”


杨小米:“先完成自我,不要去管环境,木心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可以创作。完成自我之后,其他交给运气和命运。”


杨博  从事建筑工科




“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阅读木心,让我明心见性,找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木心的作品也让我为中国人的文化底蕴、艺术气息而骄傲,但是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自我探索:自己该怎么生活?”



4


真实的力量是我们追求的


李晓鸣 编导  哇屋科技创始人



“真善美,真是第一点,真实的力量是我们追求的。


另外,什么叫艺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江浙士大夫人家的孩子,衣食无忧,从小能够玩艺术看文学,就像木心。这样人,长大后遇到贫穷、逆境,就会释放出年少时候的富足。木心在狱中画了钢琴键弹奏,就是如此,这是富足的养料。这样的人,玩小提琴的话,可能会奏出很美的曲子,因为可以做到‘又放松又紧张’,所以说,经济基础很重要,贫穷会影响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想象力。”


5


阅读是私人的体验


张梦坤 从事品牌策划




“阅读是私人的体验。木心的吸引力是自发形成的,并非来自于操作,因此能够经受时间检验。木心和曹雪芹有相似性,少时富足,家道中落。他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我认为他是短期乐观、远期悲观。就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他的悲在于用无尽的寿命推一块永远会落回山底的石头上山,他的乐在于每次推石头的时候,他可以吹口哨和欣赏野花。有人说,诗人是天使,我认为木心是有赤子之心的诗人。他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文言文转白话文的阶段,他既有民国文人风骨,又有现代思想,很难得。”



曾书彬 田也设计 创始人(右)




“为什么木心读者大老远参加木心追思会?从我个人来讲,我可以理解。今天我专门早早安排完工作,来参加读书会,因为很久没跟外界做这样的交流了。我非常渴望。木心的读者80后90后特别多,我想,我们这代人对物质的缺失不明显,但精神上的缺失或许有一些,这会让我们迷茫。希望通过阅读来获得宁静和找到内心方向。”


段颖 田也设计 创始人(右)



“木心在国外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这让我触动。在浮躁的世事中、繁琐生活中、在生计的挣扎中,不失去方向,木心如何做到?我期待通过对木心的阅读找到答案。” 


6


重新提问:木心是谁? 


鹤无粮 木心读者


“读木心,不仅读他的文字,也要了解他的生平,钱钟书说,鸡蛋好吃,何必在意下蛋的母鸡,但我认为,鸡蛋好吃,一定要了解下蛋的母鸡。将文字和生平合在一起,以生平去对应他的文字,以文字去感受他的生平。人的品性高,所以文字才高。木心正是如此。”


读书会现场



小光:“我刚读木心时,也觉得他是‘仙’,对着阅读增加,现在觉得他是一位有智慧的老人。”


读书会现场



杨小米:对木心的挚爱,应个人化,不可偶像化,否则对木心可能是一种伤害。读了木心的句子之后,若喜欢,可去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和其他作品,否则可能误读。对我而言,至始至终,木心是我的挚友、老师,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


全体读者留影



鹤无粮写在后面的话

一年多来,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回顾往事,哪些事做得不足,哪些人对得不住;一年多来,总想写点什么,如鲠在喉,想吐却吐不出来。

 

蓉城初冬,银杏金黄,太阳晒得人心懒洋洋。而木心祭日临近,把自己关在房间,大山临盆一样狠憋一下自己,拟了十个篇章,串联起这一年多来的思绪,零零碎碎。

 

木心有俳句:其实快乐总是小的,紧的,一闪一闪的。”

 

而这些记忆的碎片于我也是小的,紧的,一闪一闪的。

鹤无粮《木心祭》


在这里感谢十点时光读书会,感谢作家杨小米,感谢导演李容江,感谢每个参与到读书会的读者……我从一个人阅读木心,到与大家一起分享木心,提笔写下心中的纷纷思绪,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许多于木心心有戚戚的读者,和他们建立连接,就是与木心先生神交。


当一个人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将要做出选择时,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人生可以真正选择的时候真的不多,太多的人生,一旦做出选择,就没有再选的可能。


我与木心的故事,开启了每一个读者与木心的故事,我想把这个故事延续下去,把读者汇聚在一起,这是一股潜流,终有一日会奔流于地表……


——鹤无粮

2019年5月28日于成都



木心的塔中之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