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炭疽惊现山东 5名感染者已隔离医治

那天说 那天说
2024-09-05

警惕!炭疽惊现山东!肉食一定充分煮熟后再食用。



炭疽杆菌,曾是日军及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对我们使用过的生化武器,致死致残率很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和一些恐怖主义活动中,炭疽杆菌也曾多次被用作生化武器


近日,山东省聊城出现了炭疽病例,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担忧。


炭疽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产品而传播。因此,我们在购买和食用肉类时,必须格外小心。


若非人为因素,炭疽病一般应发生在家畜养殖区,北京等大城市发病几率较小。而非疫区居民,牛羊等畜肉只要煮沸至100℃至少40分钟,就不会被传染。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和家畜均易感染,潜伏期短,致病力强,死亡率高。与新冠病毒同属一种自然疫源性乙类传染病。


炭疽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接触、吸入途径以及消化道途径引发感染。



炭疽杆菌一旦接触空气,就可形成炭疽芽孢。芽孢抵抗力强,能在土壤和动物肉产品中存活数十年,且不易被低温或高温杀灭。


以气溶胶方式散布的炭疽芽孢能够同时大面积污染空气、水源、食物,极小的接触就可能导致感染,仅0.001毫克炭疽杆菌就能致病。


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场地可形成持久疫源地,呈地方性、季节性流行。


炭疽芽孢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耐受力。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毛中可存活数十年。


牧场一旦被污染,芽孢能一直存活20~30年,经直接日光暴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或浸泡于10%的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炭疽芽孢杀灭。



一、炭疽病的临床表现

炭疽病有潜伏期。潜伏期因炭疽杆菌侵入途径不同而有所不同,皮肤炭疽潜伏期一般1-5天,肺炭疽和肠炭疽一般潜伏期多在几小时之内。


1、皮肤炭疽


95%的炭疽病为皮肤炭疽,通过破溃的皮肤伤口感染。


皮肤型炭疽多发生在面、颈、肩、上下肢等。起始是出现斑疹或小丘疹,数日后发展为含有血性液体的水疱、周围组织的肿胀。破溃后形成溃疡,表面有黑色结痂,稍有痒感,无明显疼痛


皮肤炭疽病很少有死亡病例。感染后,患者应严密隔离治疗2至3周。



2、肺炭疽


肺炭疽致死率最高,呼吸道感染,但很罕见。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肠炭疽


多表现为高热、腹痛、腹泻、黑便等。肠炭疽一般是食用被污染食物、水等而感染。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4、脑膜炎型炭疽


剧烈头痛,呕吐,继而出现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5、炭疽败血症


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迅速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


6、注射型炭疽


注射型炭疽很少见。症状与皮肤炭疽相似,如发热和注射海洛因的部位出现瘙痒性单个或多个肿块。肿块发展为无痛性溃疡,形成黑色结痂(焦痂),且周围肿胀。皮下深处或注射海洛因的肌肉内可出现脓包(脓肿)。


注射型炭疽比皮肤炭疽在全身扩散更快,并且医生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比皮肤炭疽更困难。


二、炭疽病的预防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如羊、牛、马、骆驼等。所以接触食草类动物者,事后要及时清洗消毒。


若皮肤有创口,可用含碘消毒剂擦洗,也可服用环丙沙星等抗菌药预防。


如果近期接触过皮肤上有破溃、焦黑结痂、精神萎靡的动物,应及早就医!


炭疽病的预防,需要对炭疽病患者加强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并且对从事畜牧业、屠宰业、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接种炭疽杆菌活疫苗。


另外,大家还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力。


如何预防炭疽病?

1.任何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时,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或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2.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

3.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4.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诊断及养殖场等从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具,注意个人防护。

5.从炭疽疫源地引进牲畜要严格落实隔离观察,对隔离环境、废水、废料等进行严格消毒;

6.家畜养殖场(户)在夏、秋季应加强灭蚊、消毒等防疫措施,特别是水源消毒。

注:本文所涉内容仅供科普,非医疗建议!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辩证施治、正确运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欢迎转发、点赞、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因你而看见并收获健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那天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