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丨08:课文理解与检测

试题库大
2024-09-07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专题08:课文理解与检测


1.课内文本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②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③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④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片大树林了吧!

⑤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⑥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⑦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⑧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②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加点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好处?
(3)《植树的牧羊人》被拍成动画片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发表观后感。下面是摘录的一些博客内容,请你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发表一些评论。
痴心不改:孤独的牧羊人虽说生活单调,但是他的生活还是有动力的,有盼头的。他总是盼着这块土地能够蔚然成林,人们生活幸福。低调者:牧羊人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幸福很难维持的,想获得长久的幸福,就要为更多的人考虑,要爱护环境、珍惜我们的资源。
你的博客名:
评论:


现代文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①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等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②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到:“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③“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④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⑤“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我来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⑥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的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⑦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⑧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⑨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⑩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下爬。
⑪“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⑫“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⑬“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⑭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⑮“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⑯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⑰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⑱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⑲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⑳“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㉑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㉒“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㉓“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㉔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㉕“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3.仔细阅读父亲巧妙化解儿子困境那部分内容,梳理出文中的父亲形象。
4.以下两处描写在文中有共同的作用,请联系加点的词语或标点做赏析。
A.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5.该文的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编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6.课内文阅读。
文本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②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③“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④“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⑤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文本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①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②“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③“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④“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⑥“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⑥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⑦“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⑧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⑨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⑩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文本三
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节选)
第二个行星上住着一个爱虚荣的人。
“喔唷!一个崇拜我的人来拜访了!”这个爱虚荣的人一见到小王子,老远就叫喊起来。
在那些发虚荣的人眼里,别人都成了他们的崇拜者。
“你好!”小王子说道。“你的帽子很奇怪。”
“这是为了向人致意用的。”爱虚荣的人回答道,“当人们向我欢呼的时候,我就用帽子向他们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人经过这里。”
小王子不解其意。说道:“啊?是吗?”
爱虚荣的人向小王子建议道:“你用一只手去拍另一只手。”
小王子就拍起巴掌来。这位爱虚荣者就谦逊地举起帽子向小王子致意。
小王子心想:“这比访问那位国王有趣。”于是他又拍起巴掌来。爱虚荣者又举起帽子来向他致意。
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倦了,说道:
“要想叫你的帽子掉下来,该怎么做呢?”
可这回爱虚荣者听不进他的话,因为凡是爱虚荣的人只听得进赞美的话。
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
“钦佩是什么意思?”
“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
“可您是您的星球上唯一的人呀!”
“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
(1)江小北想要把以上三则文本编辑在最新的一期班刊里,请你用一个词组帮江小北给这一组文本定一个标题,并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的命名理由吧。
词组:
我的理由:
(2)人物的神态、口吻和动作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请按照提示完成下面的赏析。
①文本一:“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从神态描写的角度)
②文本二: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从口吻的角度)
③文本三: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从动作描写的角度)
(3)“文本一”中的老师和“文本三”中的爱虚荣者在和小孩相处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请从“和小孩好好说话”的角度给他们分别提一条建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オ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ーロ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文章写了一家人散步的故事,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理清文章思路(每空五个字以内)
一家人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9.文章第④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0.文中这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11.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1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1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7.《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18.文章开头为什么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
1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0.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白求恩身上的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21.第一段描写,写出了(   )
A.“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
22.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第一段把三个“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
24.填空。
(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2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物、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B.“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C.“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27.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的厌恶。
28.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   )
A.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9.第①段中的“似乎”“确凿”为什么不矛盾?
30.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请简要概括。
31.找出第⑦段中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2.第⑧段中写闰土的父亲和描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③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④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⑤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⑥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⑦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⑧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⑨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⑩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⑪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⑫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⑬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⑭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⑮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⑯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⑰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⑱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⑲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节选自郑振铎《猫》)
33.(梳理故事情节)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鸟→____________→猫被疑→____________→猫被罚→真相大白
34.(赏析关键词句)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请从句式和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5.(分析人物形象)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我”对选文中这只猫的情感变化?这变化体现了“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36.(探究情感主旨)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人物心理和小说主旨。
 
    猫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7.下列不属于“我”判定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B.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C.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38.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第三只猫的故事写了人的思想感情,并引出对生命和为人处事之道的思索。
B.言为心声,选文内容表现了作者的善良、热忱和严于律己的精神。
C.“我”是选文中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更是见证者。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句中“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和其内心深深地伤痛。
39.对文中的“我”或第三只猫,你想说点什么?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4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41.第④段划线句子“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有什么作用?
42.请结合语境,说一说你对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中两处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①杰作:__________________;
②奇迹:__________________。
43.请说说你对第③段“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一句的理解。
44.结合选文的相关语句(可以是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谈一谈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甲)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45.甲乙两文分别围绕总领句中哪个词展开描写的?
46.标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重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这样标注的理由。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47.甲文从成人视角看冬天雪景。有人认为甲文是按空间顺序写景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景的,你的看法呢?请结合选段说说你的理由。
48.依据乙文填空。
乙文从儿童视角记下雪趣事,描述了百草园的又一大乐事①________________,作者着重以简约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示了②___________,鲜活地表现了“我”当时③_______________心理,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④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的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节选《皇帝的新装》)
(乙)
从前有个皇帝,他什么都说得过去,就是长了个——毛葺葺的驴耳朵,他的每一个理发师都会害怕这样的一个时刻——那就是理完发后,他们要回答皇帝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什么了吗?”抖抖索索答不出来,或是犹豫半天才说“没有”的,都会被杀掉,说“皇帝有个驴耳朵”的就更是命不久矣。最后只有一个理发师能够对这双耳朵“视而不见”,每次都能泰然地说:“我什么都没有看见。”因而皇帝对他非常满意,每次都命他为自己理发。可是他并非瞎子,这样的事始终憋在心里,非常难受。终于,他最聪明的小儿子发现了父亲长吁短叹中隐藏的苦恼,儿子便教给了他一个诉说隐衷的好办法。
晚上他按照儿子所说的偷偷来到后院里,挖了个洞,对着洞口,他轻轻地而又清晰地说“皇帝长了个驴耳朵”,说完之后,他的心里舒畅多了!
……
(节选《皇帝有个驴耳朵》)
49.两个文段里的皇帝有什么相似之处?
50.两个文段中的老百姓开始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1.(乙)文缺少了结尾,发挥你的想象为它加一个合适的结尾。(最好能如(甲)文结尾一样具有讽刺意味和喜剧色彩,30字左右)
 
    《西游记》选段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52.划线句子展现了“猴王”有些什么性格?“美猴王”还有什么突出的性格,请你结合文段或其他看过的故事情节来说一说。
53.“猴王”与如来斗法,很有意思,你最喜欢选段中的哪处情节?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它的妙处。
54.“猴高一尺,佛高一丈”,“美猴王”纵然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仍逃不出佛祖的手掌心,你从中得到怎样的收获和启示呢?
55.在班级举行的“《西游记》读书分享会”上,王老师给出了两个专题供同学们自由选择,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专题探究。专题一:取经故事会;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你们组选择了哪个专题?如果请你代表小组发言,你会怎么说呢?(不少40字)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各题。
(甲)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①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 月 21 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 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 40 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3月29 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②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③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④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 29 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 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⑤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节选自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
(乙)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 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56.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篇选文内容。
57.请分别赏析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58.甲文第③中,斯科特上校在生命最后一息给他的妻子写下遗愿,假如你是斯科特,请展开想象,结合文章内容,把他留给妻子的遗愿写下来。(100字左右)
59.请结合“伟大”一词,谈谈你对甲乙两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①动作描写,通过“停” “戳” “放” “放”等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牧羊人种橡子动作娴熟和认真的特点。
②具体说明了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坚守信念,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
(2)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3)示例1:有志之士;他胸怀大志,立足小事,从我做起。他的心中早已绘制出一幅森林茂密、人们在清新环境下幸福生活的蓝图。
示例2:清新世界;恶劣的环境阻挠不了他,因为他的初心就是为改变环境而努力;战争的恐怖惊扰不了他,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开辟新天地的人。
 
2.①冒险攀崖;②成功脱险;③信心萌发;④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3.开始,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心理疏导者,看见我身处险境,“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转移我的注意力,他冷静理智、善于揣摩我的内心世界;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看,他一直鼓励我、给我勇气,并用手电筒一步步耐心指导我慢慢挪动步子,而不是亲自上去营救,这能让我逐步建立自信并不断突破自己,这时的父亲是优秀的沟通者、出色的教育者。
4.A处抓住了一系列表现力丰富的修饰词(或:副词),两个“太”,四个“更”的连续使用道出“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恐惧和无助的心理,“绝对”“肯定”则以非常强烈的口吻在表现我内心的极不自信,此时的“我”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不堪一击,脆弱胆怯。B句抓住了我的语言描写,重点在六个感叹号,用极强烈的语气写出了“我”的六次自我否定,同样体现了“我”毫无信心的心理状态。
5.“走一步,再走一步”更好。“悬崖上的一课”,可以解读为“人生的一课”,这次遇险脱险经历使我摆脱了心理障碍,成功突破自己,也使我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中,不惧怕困难挫折,获益匪浅。“走一步,再走一步”则更能明确体现本文的主题。经历了悬崖事件,我学会了在面对任何巨大的问题时,不惊慌害怕,而是化大为小,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最终突破难关。(言之有理即可)
 
6.
(1)词组:大人和小孩的对话    我的理由:因为三则文本都是大人和小孩的对话。
(2)①“脸上还有怒色了”这个神态描写可以写出先生在听到“我”的问题后生气的状态。②“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是父亲在面对“我”做出了冒险举动并身处悬崖这样危险的地方时的说话口吻,由此写出了父亲慈爱、遇事冷静的性格特点。③“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这个动作可以写出小王子在面对爱虚荣的人奇怪的行为时的不以为然,不理解的状态。
(3)给“文本一”先生的建议:老师在和学生说话时,不要发怒,要有耐心和爱心。给爱虚荣的人的建议:大人在和小孩说话时,不要只关注自己,要多多倾听小孩的需求。
 
7.    产生分歧    分歧解决   
8.①熬有“忍受、艰苦支撑”之意;②写出了母亲挺过冬天的不易,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③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感到庆幸。
9.景物描写(环境描写);①写出了初春田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②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的感慨(对生命的赞美);③暗示熬过严冬的母亲获得了新的活力;④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10.①晚辈尊重孝敬老人。②长辈疼爱小孙子。
11.①“我们”走得小心,是害怕他们摔着,体现了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②我和妻子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中年人,暗示了中年人尊老爱幼的责任和对家庭的使命感;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两分)
 
12.参考答案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5.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6.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7.作者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18.简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年龄之大和经过路途之远,更能突出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也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将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种种表现和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行了鲜明地对比,既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高尚,又强调了向他学习的必要性。
20.示例: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我的触动最大。责任心是一个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未必什么都会做,但是对于自己分内的事应该认真负责地去做。比如学校里组织卫生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溜之大吉,有的敷衍了事,这样的同学就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我们连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都不负责,将来又怎么能承担起民族繁荣昌盛的重任呢?
 
21.D
22.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23.排比
24.    过渡    排比、拟人   
25.B
26.C
27.    分心    封建教育   
28.C
 
29.用“似乎”是因为时间久远,印象模糊,对这种断定有些踌躇。用“确凿”是因为在成人眼里,百草园就是野草丛生的园子,作者写作此文时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断定的,肯定百草园里有野草。
30.①优美的景物——乐景。②“美女蛇”的故事——乐闻。③雪地里捕鸟——乐事。
31.“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的兴奋、惊喜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32.①虽然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捕鸟发生在百草园,捕鸟时的新奇、兴奋、乐趣,对闰土的父亲的钦佩,都是百草园“乐”的组成部分。②把乐园写得具体、实在,富有童趣,丰富了乐园“乐”的内容。
 
33.    猫凝望    猫被冤   
34.(1)不能删掉。“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猜测,意思是猫究竟做了什么我也无法肯定。但我却凭着这仅有的猜测去下结论,这样更能表现我的主观臆断对猫的伤害,为后文我内心的痛苦作铺垫。
(2)句式倒装和拟人修辞,表现了我对猫的主观臆断和厌恶之情,同时也与下文知道事情的真相后的自责与后悔形成了对比,更加突出了我内心的愧疚。
35.开始“我”对猫先是“不大喜欢它”;在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心里十分难过”。这些语句体现出“我”的忏悔愧疚和自我反省的觉醒意识。
36.“我家永不养猫”是因为“我”对一只弱小的生命的残忍,导致“我”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乃至延伸到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为了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我”不再养猫,不是简单地为了以后不犯错误,还因为内心的愧疚和对弱小生命的悲悯,体现出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37.D
38.C
39.示例:对我:(1)要弄懂事情的原因再去下结论,以免造成对他人和自己的伤害。(2)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该弄清事情的真相,在下断语,不能将自己的冲动,发泄在不能言语的弱小者身上,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言之成理即可)
对猫:(1)应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职责,不能好吃懒做。(2)当被人冤枉且没有辩解的机会时,要用实际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不该一味的消沉下去,使自己永远被冤枉。
 
40.“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41.这句话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特点。
42.    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出的一大片长得很茂盛的橡树林    指牧羊人通过种树改善了当地的环境   
43.选文中提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也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他们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44.从牧羊人养羊、养蜜蜂可以看出他很勤劳,从牧羊人一直坚持种树,从不放弃,造就奇迹,可看出他执着、坚持不懈。
 
45.妙  两样
46.选择重读“带水纹”,为了突出花衣的特点;或选择重读比喻词“花衣”,强调整个山的特点。
47.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也可以看作按从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
48.    冬天雪地捕鸟    捕鸟的过程与方法    小心、紧张 、兴奋    喜爱、眷恋   
 
49.虚伪,愚蠢,愚弄老百姓,不准他们说出不利于自己的真话。(意对即可)
50.【甲】文中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害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或不称职;
【乙】文中的理发师不敢说真话,是怕杀头。
51.参考:不久,洞里长出了一棵树苗,在风中每一片嫩叶沙沙地响,发出“皇帝长了个驴耳朵”的话音。于是全国都知道皇帝的笑话了。
 
52.划线句子展现了“猴王”桀骜不驯、勇于反抗的性格;美猴王的个性还有:聪明机智、顾全大局、嫉恶如仇、忠诚勇敢……示例略,答一处即可。
53.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猴王”撒尿做记号的地方,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将“猴王”的不知深浅和顽皮展现地淋漓尽致,“猴王”本以为一个筋斗到了天边,怕如来反悔,特意留下记号,却不料竟未能翻出如来的手掌心,悟空的一言一行让人忍俊不禁。
54.示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盲目自大,否则必将自食恶果。(语言流畅,意思接近即可)
55.选一:取经故事会
要求介绍故事的情节准确,较全面,有生动的细节
选二:话说唐僧师徒
要求:简要介绍人物的身世,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
 
56.示例:甲文,写斯科特上校等三人极度困苦、希望破灭,骄傲的等待死神的到来,最终得到安葬。乙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57.甲文,拟人、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暴风雪之凶猛,暗示了斯科特一行悲剧性的结局。乙文,运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更加强调了每一个人都为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58.示例:亲爱的,我知道你会坚强地面对一切的,在巴克斯特夫人给的那个红色摩洛哥小箱子里有我的一些私人物品,其中有一块我在南极竖起过的英国国旗,还有阿蒙森的旗和其他一些小东西。你把那面英国国旗中的一小块送给国王,另一小块送给德拉王后,其他的你自己留着当作微薄的战利品吧!
59.斯科特一行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大无畏的国际救援主义精神和舍身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伟大的。

往期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汇总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stkuda)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806373970@qq.com;商务合作:QQ1806373970


长按二维码关注初中试题库大(stkuda)公众号


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关注小学满分100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试题库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