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行业开始崩塌?浮躁的时代也该结束了

倪刃 黑噪音
2024-08-25

这几天看到新闻,钢琴价格开始断崖式下跌,同时崩塌的还有相关产业,钢琴课也没什么人上了。

 

其实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可以注意到实体经济有走向疲软的迹象。这不,我看到的钢琴业数据,下滑恰好就是从2019年开始的。这一年,学琴的人数开始明显萎缩,钢琴产业的下滑只是其果。

小小钢琴,其实是过去30年整个浮躁时代的缩影。

这30年经济发展是飞快,但也太急、太猛,尤其是太浮躁,所有的行业都是“大干快干”,一切可能的消费属性都被拿来做成“产业”,背后根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底蕴,徒有其表,繁华而假大空。

钢琴相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我有时候非常厌恶“产业”这个词,但这个词恰恰在这30年被提及最多。

你把汽车制造当产业很正常,但钢琴这种本来应当触及灵魂的存在,怎能也变质成一种产业?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新型中产(或伪中产)家庭,跟风让孩子学琴,用艺术来鸡娃。

一旦把孩子送进钢琴培训班,目标不是让孩子的灵魂在音乐中找到某种实现和归宿,而是要炫耀自己有钱还有“品味”:瞧瞧,我已经成了新中产了,孩子都能学钢琴这种优雅的乐器了,咱也是十足的“上等人”。

艺术中应当燃烧的冲动、神醉、癫狂,这些没有人理解;艺术能给人带来的一生的灵魂慰藉,更是远远谈不上。学钢琴对家长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和样子罢了。

我知道也有许多家庭让孩子学琴,是真的感觉孩子有音乐天分或者有艺术追求,但这是极少数,大部分跟风学琴的情况,都是孩子在同时学习七八种技能、三四种乐器,钢琴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而钢琴之所以成为一种产业,就是因为这种盲目跟风者太多。

对他们来说,学钢琴和学书法都一样,家长们也不会去研究钢琴和书法各自究竟意味着什么,孩子在这种风气下,也自然难以体会到艺术带来的深层次愉悦。

看到过一个视频,是一位华人留学生在导师面前拉小提琴,虽然技术很牛,但导师一直不满意,一直让她重来。

在她始终无法达到导师要求之后,导师激动地说:“在你拉琴的时候,需要看到你的热爱!而我在你眼中没有看到这些!”

中国这30年培养出来的合格匠人是天文数字,但真正出自热爱和探寻世界、自我的意义这种动机的人才,凤毛麟角。

急功近利、浮躁虚荣,又何止一个钢琴业?

整个教育都产业化了,都陷入一种极度的形式主义,学生们被繁重的考核与规训所充斥,但真实的人性开始退场。

高中、大学毕业,还有几个人是真正热爱物理、数学、史政?本来是求真的知识,全部成了“教育产业”的工具。

疯狂鸡娃、内卷的中产们,根本没有耐心去理解一件事情背后的意义,也不会让孩子松口气去享受一下人生中那些真实的东西:爱与成长、思考与交流、求知与自我。

中产自己甘愿成为内卷的工具,更是要让孩子成为继续内卷的传承人。 

然而这一切,总有结束的时候。

今年的经济下行,“新中产”受打击最大,因为他们大部分从事的产业,恰好是经济最脆弱的一环:高薪上班族降薪、裁员首当其冲,做生意的则生意暴跌。

于是,钢琴课这种附加“消费”,第一个被家庭财务计划终结。钢琴课都不上了,买钢琴的就更少了,于是钢琴价格暴跌。

除了钢琴,我相信其他类似的“产业”,也都一地鸡毛。

这种风气,其中也不乏政府引导的原因。文化方面动不动就提“做大做强XX产业”,拜托,再别把文化当GDP了好不好?越是喊这种口号,其实就越是让文化走向崩坏。

钢琴的崩塌,客观上来说是件好事:让音乐回归音乐,让艺术回归艺术。

但愿浮躁的时代能借此机会走向终结。

原创不易,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赞在看转发到朋友圈支持一下吧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阅读 

预制菜要进校园了,那欧洲人吃不吃预制菜?

从欧洲人的亲子关系谈谈“松弛感”

欧洲的青年是如何“躺平”的?

东亚教育是如何毁掉了我们的人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黑噪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