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制在左市场在右,法科生就业的多视角选择

青法在线 2023-09-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明法学堂笔记 Author 明法学堂



文章来源: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明法学堂在线”


编者按:秋招季正当时候,法科学子们面临着择业难题。面对多样化的就业渠道,尤其是法学“落户”热门的国考、省考报名正逐步浮出水面,我们该做如何抉择?是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职业?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判断。本文结合多位法科学子的亲身就职经历为大家在择业路上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以期待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  次

一、法律人择业的分析框架

(一)体制在左,市场在右

(二)公务员岗位选择

(三)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以金融单位为视角

二、身边的实际案例

(一)学而优则仕:中央部委公务员

(二)进退皆有据:国企央企吸收大量名校法科生

(三)律所手艺人:红圈所的生活

(四)跨界小能人:华丽转身,无限可能

三、选择标准和尺度

(一)安身立命为基:看上限,也要看下限

(二)专业程度很关键:专业水平是法律人最大的前景

(三)保持理想情怀


一、法律人择业的分析框架


——不畏浮云遮望眼


虽然市场上很多关于择业的分析框架和模型,但是对于法律人而言大都不太实用,过于泛泛而谈,这与现在的职业规划咨询以商科类为主有关。随着法科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我们不得不思考法律人独有的择业标准,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在进行职业规划之前,首先要有宽阔的视野,而非仅仅局限于自己所认知的一亩三分地画地为牢。


(一)体制在左,市场在右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同的人得出答案不同,尤其是不同学历背景出身的同学可能得出来的答案大相径庭一般而言,本土的硕士毕业生更偏好于公务员,llm留学回来的同学更加偏向于律师等市场单位;内陆或者北京等地区的毕业生倾向于公务员尤其是名校考生很多有部委情节,沿海或者上海地区很多毕业生倾向于市场机构尤其是律所等。当然,上述只是简单分类,不可一概而论,具体到个人身上的选择差异性很大。


在对比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前,先列出明确的比较标准,本部分将主要从收入、自由度、发展前景、专业性等因素切入分析,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才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并没有绝对的好坏。


选择市场机构的利弊分析。以律所为例,首先,工作的形式自由度比较高。比如上下班的时间是比较自由的,当然此种自由对于非合伙人的普通律师或者律师助理而言仅仅是形式自由,因为即使在家或者出差也是要线上办公和加班的,只是换了一个地点去办公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下班。


其次,律师的工资收入前期很一般,中期看耐力,后期看个人。大家都传言律师的收入很高,其实仅仅指的是一小部分人,即使是红圈所的一年级律师每月月薪到手(税后)大概也仅有1.5w-2w之间,相比于一些提供北京户口的国企央企并无明显优势,因为国企央企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免费餐厅,这一部分至少能节省3千元左右。而中期很多律师都会跳槽,因为工作过于辛苦导致身体透支,并且短时间内看不到较大的经济回报,相当一部分人无法撑下去。以中年律师为例,能够达到年薪60w以上的中年级律师很多,但是减去各种成本后并不宽裕,在北京和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城市也仅仅是小康水平。


第三,专业性比较强尤其是贴近市场实务。以资本市场为例,虽然从很多人的经历来看,律所尤其是初年级的律师,大部分工作都耗费在尽调、翻译等基础任务上,但其实这些任务是基本功,能够从基本工作做起,之后参与一些交易结构的设计、并购策略、投融资等业务,基本能够确保能力是在逐渐上升的,相对而言仍然是法律圈中最为专业的职业。


选择体制内机构的利弊分析。体制内机构很多,无法一概而论,考虑到团队成员均出自清华、北大、人大、法大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且以民商法、金融法、经济法专业居多,因此本部分选择的体制内机构仅为商务部、发改委、一行两会等专业性较强的国家部委为标本,请大家不要以偏概全。


首先,工作的形式自由度很低,实质自由度比律所要高。上班的时间是固定的,8点或者8点半居多,下班时间虽然并不固定,但是一般六七点左右能够结束工作,有些活要的也不会像律所那样着急,所以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8点-19点之间,时间比较固定,迟到的话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一般大家也不迟到。但是实质上而言,回到住处后的生活比较自由,因为很多涉密的工作无法在外办公,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话一般不会被领导叫回部里,下班后有自己的一些自由的时间,可以用来全身心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看书、看剧等。


其次,收入一直很一般,但前期幸福感比律所要强,后期因人而异。部委的收入很一般,但通观身边人,其实能考上部委的大部分同学中,家庭也不是一个月差那几千块钱的,加上部委食堂普遍都比较好吃且免费,总体而言幸福感比律所的同学要高一些。但是由于体制内的特性,工资涨幅基本不大,某项福利待遇(大家懂得)遥遥无期,晋升也比较难,所以到中后期并不是特别富裕,仅能满足“温饱之上,小康左右”的水平。当然,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志投身政治或者有了足够的积累后下海,很多人的工资很快就能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部委内的牛人绝对不成问题。


最后,专业性较强,但程序性工作也非常多。在一行两会、发改委、商务部等单位中的各部门中,差异比较大,如果是业务条线的话,工作专业性也比较高,尤其是对于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思维和能力要求很高,很多处长都是千锤百炼的精英,绝非拍脑袋这么简单。很多部内的人都是名校硕士毕业,博士也不少,很多人也在读在职博士,视野开阔,站位高,水平是相当之高。当然,不管工作多么专业,都无法摆脱程序性的工作,这体现为办文办会中的公文流转等程序,都需要自己用心,这一点是大家的必修课,相比于律所等单位而言没有那么灵活,必须要严守程序,否则出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二)公务员岗位选择

对于法律人而言,体制内的公务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主要包括中央选调生、地方选调生中的综合类岗位,党委、人大、政府、纪委等党政机关;另一类是专业类,主要包括法检和金融类机关中的业务部门。


综合部门的利弊。综合部门站位比较高,视野也很开阔,当然也比较累,优点就是能够在领导身边更快了解一些事情,对于有政治抱负的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也会面临着“狼多肉少”的局面,很多人竞争一个岗位,包括以后的晋升,竞争压力都很大,日常工作也很辛苦,并且还面临着专业性丧失,今后如果想跳槽从事律师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则不太可能。因此,最后选择综合部门的大都是法硕,其复合知识背景也可能更加适合某些部门或者岗位。


专业部门的利弊。法检部门要求专业性比较高,尤其是法院,北京地区的法院都要求硕士毕业,并且比较好的岗位很多要求都是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当然也有例外)。相比较而言,检察院就要求低一些,学历很多并不强制硕士,本科生就能报考。法检部门的待遇也不错,通常会比普通岗位高一些,但是也不轻松,尤其是法院工作量比较大。流动性主要限于本系统或者律师,能够调到政府或者人大系统的很少,除非是个别领导高升,因此对于有一定政治抱负的同学而言相对不如综合部门的视野更宽阔。


(三)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以金融单位为视角

相较于公务员系统而言,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也算作广义的体制内,因为很多行为风格和办事逻辑相差不多,本部门主要就金融类央企国企为大家介绍。


金融的细分子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行业中的主要央企国企(含事业单位)。银行系统中的央企主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商业银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政策性银行包括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农发行;保险行业中的央企主要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随着保险行业的限制不断放开,行业前景比较好;证券行业比较复杂,除了证监会下属的单位如沪深交易所、中登、期货交易所之外,大券商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但是运作模式相对复杂,是融合了国企的模子和市场化的风格之后的管理模式,因此无法简单定性或者定义。


优缺点。以上各类单位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行业本身的差别和限制,以及对法律人的需求程度,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篇幅缘故,在此不做赘述,主要说一下共性。以上这些单位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总部均有户口,非北京地区的单位也能在当地落户;二是基本都是国家控股,这也是金融行业的一大特征,所以运作风格偏机关;三是均有不错的起薪,平均刚入职年薪基本都能达到税前20万+甚至更多,后续发展相差不是特别大,具有一定的涨幅空间;四是生活相对安逸,比市场机构要轻松很多,没有那么累。福利待遇比较好,基本上都有食堂(不包括分支机构),节假日的福利比较多,诸如电影票、蛋糕券等基本上都会发。



二、身边的实际案例


——条条大路通罗马,工作处处是围城


(一)学而优则仕:中央部委公务员

名校硕士毕业的男生,如果家庭条件还不错,强烈建议进入国家部委,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考公曾经一度不是名校毕业生的首选,加上其待遇偏低,并不适合家境过于一般的同学。即使如今,如果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的同学,建议还是慎重选择,因为你的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对你工作中的底气和将来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先解决好后顾之忧再谈人生理想也不迟。


适合与否,关键看自身条件和岗位的匹配度。如果是家境相对不错的同学,名校出身毕业后选择进入体制内尤其是国家部委,大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部委的平台更高,视野宽广,并且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没有那么恶劣(毕竟坑还是不少的),同时能够满足一些基本的需求,从事的很多工作也都是偏向于研究和公文写作,适合名校毕业生。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同学,不建议选择部委,因为除了温饱之外意味着你没有更多的选择。


(二)进退皆有据:国企央企吸收大量名校法科生

家庭条件小康以上水平的女生,如果追求生活,工作仅保持一份体面,强烈建议选择金融类央企国企。在金融类央企国企中,工作基本规律,虽然不是朝九晚五,但是基本可以做到朝九晚七,非特殊事项一般不用加班,生活和工作可以比较好平衡。加上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待遇提升的前景明朗,很建议选择这种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一站。


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但是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减轻,除了工作之外还要照顾很多的生活(除非是个别女强人)。对于绝大部分女生而言,还是想有个依靠,而男朋友往往是靠不住的,父母和工作是婚前最大的依靠。如果家庭条件还不错,毕业后能够在北京交上首付款,那就是幸福生活的良好开端,而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哈哈哈哈哈。


(三)律所手艺人:红圈所的生活

对律师行业有着执着追求的同学,强烈建议选择律所。虽然经常传言律所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乐在其中,工作中的进步非常大。律师能够让人快速成长,这是由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的,我们不得不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细心和脑细胞去研究和应对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因为这份严谨才是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律师行业已经成就了很多执业者,虽然当下市场环境一般,压榨现象比较严重,但其实还是看个人,希望大家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建议盲目选择律师行业。很多在律师行业坚持不下来的人,主要原因仍是毕业时做职业选择没有到位。尤其是身体条件不够硬朗的同学,选择律师行业可能会落下一些病根,影响到身体健康就真的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同学家境非常好,对律师的薪资并无太大想法,这时候要判断自己是否喜欢这种工作模式,喜欢的话就会发展越来越好,而如果不喜欢这种工作强度和模式并且又无金钱驱动欲望,很快就会被咸鱼化、边缘化。


(四)跨界小能人:华丽转身,无限可能

并非所有的转身都很华丽,关键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积累。早年有海子在法大做老师,当今有罗翔老师出圈,都印证了法律人的多栖作战能力。近些年比较典型的有伏牛堂的张天一和北大刘媛媛,他们在毕业后都没有选择继续在法律行业奋斗,而是转向了不同的行业赛道,并且都做出了一些成绩,这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的产物,也是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的体现。在进入该行业前,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如刘媛媛获得超级演说家的冠军等等,当然她们是否能“行稳致远”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令人心动的offer。当下热播的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几位同学也在各大平台比较活跃,除了从事律师行业外,有的同学颇有转身电商或者自媒体大佬的趋势,这也是一个新的就业前景和观察视角。当然是否长远,有待进一步观察。


法外狂徒张三。罗翔老师早年在法大便是十大讲师之一,深受同学们喜爱,近些年随着法考视频火得一塌糊涂,已经有了圈外影响力,这不仅标志着法律人的跨界行动的胜利,更可能激发出一个新的行业——法律媒体行业。虽然前些年诸如无讼、智合、icourt等机构都以法律媒体或者法律科技为抓手探索新领域,但是其影响力仍然在法律圈内,网络时代的出圈第一人非罗翔老师莫属。


关注媒体、科技等行业动向。法律人做媒体并不罕见,国内外著名的报道记者中很多都是法律专业出身,由于严谨、专业的特点以及对人性的思考,法律人在媒体行业的行动可圈可点。在当下媒体和科技赋能的情况下,法律行业有望进一步孵化出新的细分行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创业者或者就业者可以重点关注并持续跟踪,关键看执行力。


三、选择标准与尺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安身立命为基:看上限,也要看下限

以上观察均有独特的法律人视角,结合大家不同的情况作出分析,而我们首选的第一标准就是安身立命。很多同学仍然有好高骛远的毛病,把“国家部委”和“当大官”等同,把“红圈所”和“创收三千万”等同,并非不能对未来具有想象空间,而是要一步步做起。因此,大家毕业时选择工作,不仅要看这个行业的上限,也要看行业的下限。


红圈所和国家部委的上限都很高,关键是有没有满足你的下限。如果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显然不适合去红圈所熬夜加班;如果是对程序性工作和政治理论没有任何兴趣的人,那么去国家部委也并非一个恰当的选择。结合自身情况,先满足最需要的,比如想要将来定居北京生活的同学而言,先把户口拿到是非常关键的。


(二)专业程度很关键:专业水平是法律人最大的前景

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看专业前景,而专业水平就是我们法律人最大的前景。如果仅仅是为了贪图安逸生活而放弃自己对法律的学习和钻研,那么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可能是索然无味的。对于平民子弟而言,专业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依靠,而不是白日做梦。法学是一门技艺,只有足够专业才能薪火相传。


贪图安逸使不得。年轻的时候能前进一步就前进,因为这个时候努力的成本是最低的,而到了岁数稍长以后,很多行动就要受制于人,会有很多来自各方面的顾虑。找工作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本来是职业规划中的应有之义,但是现在有些单位打着一些福利待遇的幌子把人圈住,最终却没有落实,很多还没有进入职场的同学很容易被迷惑。


(三)保持理想情怀

在这个内卷很严重的时代,谈理想有点不合时宜。确实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生态下,能够安身立命和养家糊口,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在北京实现住房自由,那就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对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言,在一线城市能够满足这些生活已经纯属不易,谈人生理想确实非常奢侈。


不要理想主义,但要有理想。大家在进入职场后,很难再用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去驱动自身,要学会用现实主义的眼光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应有之义。但从长远来看,理想或者兴趣才是让你选择对一份职业坚守的内在驱动,很多同学不能够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跳来跳去,核心就是没有自己一以贯之的追求。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提升稿酬,期待您的优秀作品




本文责编 ✎ 确幸


推荐阅读


本硕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

法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需全程关注

法律人的四种非常规就业图景

江苏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法学考公要选好路、走好路

红圈所实习保姆级指南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