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功能性饮料比碳酸饮料更“坏”吗?解读过度了

2017-05-01 胡医生的医学科普 FBIF食品饮料创新

▲ 点击蓝字,关注食品行业未来!

回复数字 “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 

来源:腾讯新闻自媒体,胡医生的医学科普



较真鉴定:关于功能性饮料的害处的确有个最新的研究,但新闻报道出了一定偏差,研究的发现值得警惕,但还不是最终定论。功能性饮料与碳酸饮料“谁更坏”,也不宜简单进行比较。


查证者:胡远东(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前不久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一则新闻快讯《威胁生命?功能性饮料比碳酸饮料更“坏”》(新华社也出了稿件,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4/28/c_129577917.htm),新闻称美国心脏协会(AHA)的研究发现:“功能性饮料比碳酸饮料更有害健康,即便只喝一听也可能引起‘威胁生命的’血压和心跳变化”。这篇新闻应该是转述自《时代周刊》(Time)几天前的报道《Why Energy Drinks Are Worse For You Than Soda》(为什么对你来说能量饮料比苏打水更糟糕)。功能性饮料不少人经常接触,不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是功能性饮料?


碳酸饮料大家都很熟悉了,相信也听说过它的不少危害如高糖、高热量导致发胖、心血管风险增加等等,但什么是功能饮料也许读者还不太熟悉,广义上的功能饮料是指在饮品中加入各种电解质、营养素或生物活性物质,以期达到补充能量、抗疲劳等作用(这里说的是预期效果,是否具有实际效果需要验证),市面上的某动、某牛、某虎等等都属于功能性饮料。


二、央视报道的这篇文章真实性如何?


央视的这篇报道就真实性而言,在目前动辄喜欢对国外研究进行“天马行空式解读”的媒体中已经称得上良心,根据这则新闻,我们很容易能就找到这项研究的原文,题为《大量饮用能量饮料或咖啡因饮品对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High‐Volume Energy Drink Versus Caffeine Consumption on ECG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看了一下原文,实验过程大致和央视新闻描述的一样,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请读新华社报道。


三、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


AHA的这项研究通过对18名健康受试者的研究发现,与饮用含有等量咖啡因饮料的对照组相比,饮用功能性饮料组出现了明显的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是一个在心电图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风险增加有关,并有专门的“长Q-T间期综合征”作为一种心律失常疾病的通称。



四、对这项研究应当如何看待?


首先,这项研究只告诉了我们“饮用功能性饮料→QT间期延长”,虽然已知“QT间期延长→猝死风险增加”,但不能仅以这项研究就认为“饮用功能性饮料→心律失常风险增加”,必须在“以饮用功能性饮料为手段、以猝死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的研究得到阳性结果时才能下这种结论,否则就是过度解读。


实际上,原文中也说了本研究属于“概念验证性质研究”(a proof-of-concept study),离医学上的“终审判决”还有很长距离。


第二点则是值得商榷的新闻标题,研究的实验组饮用的是商品化功能性饮料(commercially available energy drink),而对照组则是“含有等量咖啡因并加入柠檬汁、樱桃糖浆的苏打水”,成分与商业化的碳酸饮料并不完全一样(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售卖的碳酸饮料还会加入大量的糖,如某可乐每250毫升就含糖26.5克),因此标题说“功能饮料比碳酸饮料风险更大”并不准确。


第三点是能否像新闻中那样简单用“坏”来定义某种饮料的问题,根据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提示了功能饮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风险增加,而碳酸饮料早已被证明会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增加,过度饮用时两者都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谁更“坏”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应当为了新闻的易读性而采取大而化之、一句概括的方式损害其严谨性。


第四是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当然是新闻中说的研究对象人数较少问题,由于受试者较少,一些混杂因素的干扰可能不容易排除,研究只观察了饮料对身体最长6小时的影响,更长时间的效果还有待验证。另外,这项研究也没有设置完全饮用不含任何其他成分的纯水作为对照组,当然,作为一个概念验证或者说预研性的研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总之,研究内容靠谱,但新闻报道出了一定偏差,研究的发现值得警惕,但还不是最终定论。无论是功能饮料、碳酸饮料或是其他商业饮品都少喝为妙,多喝白开水才是最经济又有益于健康的。


实际上,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中,美国饮料协会代表也建议人们适量饮用功能饮料(only moderate consumption),而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者应避免饮用(particular avoidance),体现了饮料生产者在风险与利益之间的谨慎态度。


参考文献:

Fletcher, E.A.,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High-Volume Energy Drink Versus Caffeine Consumption on ECG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J Am Heart Assoc, 2017. 6(5).



FBIF2017


食品饮料创新论坛(FBIF2017)4月19日-21日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顺利召开。FBIF2017以“全球力量,领变未来”为主题,话题涵盖趋势、营销、研发及包装。1500位左右食品业界人士出席。演讲嘉宾含: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亿滋中国总裁马儒超;农夫山泉董秘周力,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金宝汤全球饼干兼点心业务部研发副总裁Craig Stephen Slavtcheff;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百威英博集团亚太区电商副总裁Martin Suter。了解更多详情请在后台回复“FBIF”。

/ 会后小贴士 /

  • 订阅后台点击菜单“FBIF”回顾完整议程、演讲嘉宾、合作伙伴、现场活动等信息

  • 回复”参会名录“、“照片”、“新闻”、“速记稿”可查看相应信息,其他关键词请回复“关键词”获取

  • 论坛会后报告持续整理当中,敬请期待

/ 更多文章 /

/ 微信群 /

长按二维码关注“FBIF食品饮料创新”,回复数字“2”申请加入CEO、营销、研发、包装、性食品、乳品、饮料、闲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员包含雀巢,可口可乐,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师傅,农夫山泉,红牛等全球高管)(级别可参考:FBIF2017嘉宾)。

▲ 关注FBIF,置顶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创意,趋势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