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塔中之塔 | 木心读者沙龙第34期(风言)

鹤无粮 塔中之塔 2023-07-26


木心说

大家有这个问题:什么是顿悟、渐悟?

来自佛教禅宗。南宗讲顿悟,北宗讲渐悟,用一生去参透。大家安于南北宗、顿渐悟,我不同意。

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诸位顿悟能力高,离开和我的见面、谈话,就平下去了,还未达到“自立”,卓然自成一家,不建立体系而体系性很强。

为什么?渐悟过程远远不够。如此,顿悟的,渐渐会顿迷,渐悟的,也会渐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讲课、听课,是渐悟的功夫,渐悟的进程。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渐悟。

顿悟可以写下来,渐悟无法写下来。心中一亮一暗,一冷一热,都可以,也应该写下来。

这样子,诸位与我分开后,仍目光如炬。


——《文学回忆录·陶渊明及其它》



1




上面的两张海报,同是为了三十四期读者沙龙而做,原本定在情人节的先生生日嘉年华,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延宕至初夏,一年分四季,一个少被人们关注的春天就这样过去了,人类的无所作为丝毫不影响四季的更迭。

疫情后第一期读者沙龙,蓝皊问我定什么主题?疫情期间眼见一场场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也不乏真正的人间悲剧、喜剧交相辉映。除却新闻上正统的一片向好之声,耳畔所闻又多风言风语,姑且就叫“风言”。


“风言”出自木心的《琼美卡随想录》,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推荐读者餐旅必备。一篇篇紧凑、精致的小品文,犹如佛家的经典故事,或隐喻、象征,或嘲讽、思辨,常会使人会心一笑,亦或心头一颤。

及至“风言”,又如佛家偈语,一句一句接连的阅读,也使得自身的各种莫名情绪纷至沓来,先生有俳句:

智慧是海水  幽默是浪花

那么,透过浪花能感知到大海的深沉,也算是一种智慧吧,阅读“风言”即如此。


主题定为“风言”,现场却没有提及多少,因之情人节为大家准备的音乐主题,还是情不自禁的过了一遍,还有年前装裱的《耶鲁画册》,也没忍住,都带过去与大家展示一番,先生在回忆录《最后一课》说到:

虚荣有什么不好?就是没有光荣的份。两个‘荣’,你要哪一个?要克制虚荣心,算不算牺牲?你试试看。


念及此,正欲难过,脑海里又浮现出先生在回忆录里的另一段话:

你们初学艺术,是虚荣带向光荣。

在此可以广而告之下一期的主题:风言二

2



因仍在疫情中的缘故,大家初到时,都还规矩的佩戴口罩,待坐下后,本就很久不见的读者,难免叙旧拉家常,加之桌上的水果零食入嘴,彼此对病毒的戒心早飞到九霄云外。

上面这张合影摄于中场休息,如大家所见,除了高峰(上图站立左一)还象征性的把口罩挂在下巴上,大家的脸蛋都齐刷刷的裸奔一样,露着久违的笑容。病毒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设防的人心,当一颗心被世人所隔绝,那样的痛苦不亚于被隔离在ICU病房。


看样子,高峰(上图)把口罩兜在下巴上,应是这几个月来养成的一个习惯了,他是一个大忙人, 前一天还在杭州出差,平日里也很少有时间来参加我们的线下活动,在私下里,他是与我沟通最多的读者之一。

现场他的发言,我一个字也不记得了,只在匆忙中拍下这张照片,活动中我要主持主讲,没有机会坐下来与他详谈,结束后他来不及聚餐又匆忙离去,这也是很多人紧张忙碌生活的一个常态,真正的畅谈,还是需要两个人的单独小聚。


雨佳老师(上图中)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上好的竹叶青,桌上的茶壶,茶杯也都经她的手为每位读者摆放。雨佳喜欢木心久矣,我们私下里也常会讨论先生的哪一句诗或俳句更好。知道要讲风言,她带来了《琼美卡随想录》,并指出她最喜欢的句子:

当九个人呢喃“温柔敦厚”的夜晚,至少一个人呼啸“雄猛精进”——总共只有十个人哪。

可惜的是,时间所限,前半场我又讲了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接下来下期的风言二,开场可以直奔主题,就从上面这一句开始讨论。


关注我们沙龙的读者一定知道有一位读者叫“灵松”(上图中),画家,昔日长发飘飘,今朝化作小沙弥。中场休息,他在逐一解读木心先生的画册,吸引了大家的围观……

我平时看先生的画,根本看不出什么门道,纯然直观的视觉体验,此次经他一解,倒是扩展了眼界,诸如:这幅画就是倪云林的笔法,这幅又有敦煌壁画的影子,这幅的技巧又借鉴了达芬奇的微观透视……诸如此类,方知先生的绘画内有乾坤,玄机不断。

私下里,我让他写一篇文字稿给我,他简洁的回复倒是让我喜出望外,他准备回去做一个详尽的PPT,找机会专门为读者分享先生的绘画艺术,有对绘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留意我们后期的活动主题了,我会尽快落实。


正在发言的读者Cayar(上图中),她带着女儿(她左手边女子)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沙龙,她在现场说了很多,我来不及记下,便请她回头给我一篇文字稿,于是有了下面这段文字:


迄今为止,让我痴迷执着的作者仅此一人。说不清原因,先生自是伟大。伟大的作者也多如繁星,之所以让我如此情动于中,大概是先生的文风品性正契合了我之所求,以至有如昔日的胡兰成之所想,只要有一句是言张爱玲的,便是好的,只要有一句是言木心的,便是好的。 
没想到会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喜欢木心,惊讶于同一天底下,有人与你呼吸同频。更没有想到的,他们之所为,是对先生深沉的爱,谙熟先生的每一篇文章,对先生的生平也颇多研究。无论如何,得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深爱先生,便觉得天地间,先生并不孤独前行,是有群雁尾随于他,于无垠的广宇嘤嘤共鸣。


这位正在翻画册的读者灿烂(上图左),专程从湖北鄂州赶来参加我们读者沙龙,她在现场话不多,有点内向,也可能是与大家还不熟悉,私下里与我说起先生,还是颇激动。

她自己平时喜欢写诗,偶尔也涂鸦,之前只读了《文学回忆录》,已然觉得好,通过这次活动,她说回去要把木心的全部作品买回来,一本本细读了。每个人与先生的机缘不同,也许,这是一个改变自我的契机。


先生的文字像一汪汪深渊,你临近去看,一头栽进去,还拔不回来。他自成宇宙,自成星河。却偏偏保留着人间烟火气息,看似俯瞰却又有手捧的温度。
佛陀的话,极真,极透,再没有比他更透的了,透心凉。木心的话,也很透,却罩着一层极好看的薄雾,倘若你不想看看底下是什么,光那薄雾就够你瞧的了。

上面这段话出自读者秦月(上图中),当晚沙龙结束,她便把文字稿发给了我,她也是初次参加线下读者沙龙,自言找到了组织,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就是读了木心后心有戚戚的那种表情。


这位打着手势正在发言的读者小石头儿(上图中),与秦月同来。


我喜爱木心,并不仅仅是因为觉得他的文字很美,他的画很美,或者是他的音乐很美,我想更多的是当真正的了解了先生后,从此便知道了有一种“活法”叫——木心。
我想我是幸运的,第一次接触这么多喜爱木心的朋友让我倍感亲切,尤其是当我刚到活动现场的时候小伙伴便对我说:“从你的眼睛里可以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喜欢木心的人”。或许喜爱木心的人身上都有某种共性吧,这种共性把我们迅速的串联起来,让我们变得真挚而亲密从而获得无限的乐趣……



这里忍不住又传了一张小石头儿的照片上来,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情景,他是一名古琴师,确切的说是一名古琴制作师,他自言十八岁开始学琴,如今已有九个年头。

巧在“三郎书屋”的主人三郎珍藏的一把古琴正置于案上,他便乘兴为大家弹奏了一曲,上次听琴,记得是读者沙龙的18-20期,连续三晚的活动在他山书院进行,欧阳掌柜为读者现场弹奏了一曲《鸥鹭忘机》,至今犹记。


读者龙韵(上图左一)(没有抓拍到他说话的表情,暂且以这张来凑数),我记住他,是因为他也特别喜欢鲁迅,喜欢陈丹青笔下的那个“大先生”,每次讨论先生的时候,总会时不时的聊起大先生。

这次在现场同样,甚至聊起了周作人,胡兰成,聊起了大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女士,由于大家所站立场角度不同,一度起了争议,这倒是好事,观点的碰撞往往能促使双方进一步的思考。

3



这组特写照片,出自三郎书屋(系尚慕牙科的员工所拍),何时所拍,我竟浑然不知,沙龙当天是周日,诊所的客人与沙龙的读者交织往来,我倒是没有觉出异样,自顾自的分享已经准备好的专题。


右下角最后一张便是三郎书屋的主人“三郎”,几年前她便打理着这家牙科诊所,同时也在工作之余以读书会的形式在这里与大家共读《文学回忆录》,用她的话说,木心的读书会与牙科诊所,就是她的月亮与六便士。



平日里接触,她是属于健谈型的,这期的沙龙现场,她一直安静的与读者倩倩席地坐在后排,时不时的用笔在书上记录,开场与结束的片刻,我本想请她上台发言,见她坐在那里并没有起身的意思。今天凌晨收到了三郎的长篇沙龙后记,仅在这里分享几个片断:


疫情发生后的三月八日,尚慕牙科复工了,九日我便约了鹤君,蓝皊见面,商量木心读者沙龙的延续事宜……


从2014年开始读木心,举办木心读书会,大家都知道我是木心粉……


“有了先生,便有了方向,阅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这是我与鹤君达成的共识……


沙龙的当天我感冒了,喉咙发炎。那边,不断有患者朋友咨询方案,这边,文学沙龙如火如荼。这一天,我气定神闲,直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开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多么充实而难忘的一天!我突然感觉尚慕像是一个教堂,鹤兄是传教士……

书架上摆放着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看着夕阳余晖下的先生,我兀自笑着:此生,有先生在,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呢!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第八讲中这样写讲到:


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


而自我教育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如此往复,便是尼采所谓“超人”。我在开篇引了一段先生有关顿渐悟的谈话:

讲课、听课,是渐悟的功夫,渐悟的进程。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渐悟。




我由此想,读者沙龙如果也能坚持五年,甚至更长,那些经常来参加的读者,定会受益。我的分享自然谈不上深刻,来的读者却是各有所长,这样长久的思想碰撞,也应算是一种渐悟的功夫,至于能否达到自我教育,契机有了,剩下的全靠个人的修行造化。

讲“风言”,却不见一句“风言”,最后以一句“风言”做结语:


生活的过程,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常常流于无效的自我教育的过程。然而总得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鹤无粮

2020年5月13日·成都


相关链接木心《风言》| “雅”,是个限度,稍逾度,即俗。

读者沙龙

读者沙龙二十期回顾 | 留得好记忆 便是永恒

塔中之塔 | 木心读者沙龙第31期(乌镇行)

塔中之塔 | 木心读者沙龙第32期(遵彼乌镇)

塔中之塔 | 木心读者沙龙第33期(忆林风眠)

木心的故事(生平介绍) | 微信群内直播实录


进群或报名读者沙龙
读者投稿请添加微信:mbcs2011(鹤无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