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CAICT

其他

中国信通院近期精选(9.2- 9.14)

Insights数据库,深入挖掘我国和全球行业投融资整体态势及重点领域情况,为行业趋势预测、热点问题预判提供重要参考。原文链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4年二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研究报告5.
9月15日 上午 7:30
其他

中国信通院魏凯:完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 构建健康的信息网络生态环境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或合成文字、图像、音乐、视频、3D等数字内容成为网络空间内容的主要生产方式,不断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甚至社会变革注入强大动力。然而,伴随内容生成合成门槛的不断降低,新技术的滥用也对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更大挑战。当前,中美欧等均探索将内容披露和标识义务入法,国内外多家互联网公司也逐步推进标识嵌入和管理举措,内容标识已然成为全球打击虚假有害信息的通行做法。为顺应这一实践趋势和产业需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适时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下称《办法》)及配套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9月14日 下午 4:50
其他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

服务贸易发展论坛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5%,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报告显示,中国数字贸易稳步增长,规模再创新高。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2023年我国数字服务出口占全球4.9%,相比2019年上升1.6个百分点。从贸易顺逆差看,自2019年开始已连续5年实现顺差,数字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2023年达4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跨境电商进出口重回两位数正增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7%,相比于2022年的4.9%增加了0.8个百分点。“数字技术的进步,把原来认为不可交易、不可储存的服务变得可交易。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将会进一步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在全球贸易发展模式、治理体系、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深化合作、共享成果是各国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服务贸易发展论坛是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主题论坛之一。今年的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主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来源:新华社校
9月14日 下午 4:40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4年二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研究报告

报告简介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互联网运行分析团队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报告。报告构建了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研究框架,借助CB
9月14日 下午 4:11
其他

中国信通院与国研外经部联合发布《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4年)》

2024年9月13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发布《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4年)》,这是中国信通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联合推出的第四期报告。报告指出,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贸易、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孕育的新兴贸易形态,是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一次飞跃,在全球贸易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以其对贸易对象的拓展、贸易方式的创新等独特优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增长潜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数字贸易保持稳步增长,稳定器作用日益显现。WTO数据显示,2023年,尽管全球货物贸易遭遇了4.6%的负增长,但数字服务贸易同比增速明显回升至9%,规模达4.25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的54.3%,成为稳定全球贸易格局的关键力量。特别是ICT服务,以11.3%的高增速成为数字服务贸易的重要增长极,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30%,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兴技术也成为驱动数字贸易变革的根本力量。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势能和潜力不断释放。2023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服务贸易的比重达39.5%。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在服务贸易存在1709亿美元逆差的情况下,数字服务贸易创下474亿美元顺差。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回归两位数增长,达2.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货物贸易增速,成为外贸领域的新亮点。今年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这将为数字贸易进一步开放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增长潜力、增添发展动能。目前,数字贸易规则与治理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过去一年,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呈现出谈判机制灵活多样、议题领域丰富多元、规则合作细化深化的新特点。越来越多的自贸协定纳入数字贸易条款,多个国家对外签署了专门的数字贸易或数字经济合作协定。尤需一提的是,WTO电子商务谈判在2024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布了首套稳定案文,为多边规则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余晓晖指出,面向未来,在全球贸易发展模式、治理体系、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深化合作、共享成果是各国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加强数字贸易发展合作,须以政策协调为基础,以科技交流合作为先导,以国际规则制定为抓手,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贸易发展环境。通过共商合作、共促发展、共享成果,让数字贸易为开创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世界注入强大动力、发挥更大作用。校
9月14日 下午 3:20
其他

我国将推进移动物联网向“万物智联”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智能互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36亿,其中4G/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达到95%。培育一批亿级连接的应用领域,打造一批千万级连接的应用领域。在产业生态繁荣发展方面,支持全国建设5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打造10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制定不少于30项移动物联网标准。中国信通院无线电中心应用与产业部副主任
9月14日 下午 1:51
其他

案例说 | 中国信通院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落地痛点,带动产业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原创引领技术创新、工程化落地应用推广、自主可持续的生态构建三方面问题,以“赋能”为导向,为地方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汇聚高地、人才汇聚的交流窗口和优秀项目的落地平台。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建设,中国信通院举办“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构建“有场景、有需求、有数据”的赛题方向。首届大赛设置技术创新、行业赋能和生态构建3项专题赛、1项总决赛,分别于上海、广州和深圳举办,总决赛及配套活动于深圳线下举办。通过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出题,将行业和企业需求通过大赛传递,使供给侧与需求侧、高校与企业、跨学科创新主体实现直接对接。二、贴合产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在参与规模上,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参赛主体最丰富的人工智能专业赛事。首届大赛报名人数达到了1.63万余人,涉及9000余支参赛团队,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及美英德等11国。同时,搭建了我国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汇聚交流窗口和创新项目挖掘平台:首届大赛举办近10场专项对接活动,线下参与总决赛等活动优秀选手近千人次,并完成100余个优秀项目对接推荐,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选拔优秀人才、孵化创新成果、加速应用技术落地的重要渠道,已经形成较大影响力。在成果创新上,大赛面向特定领域的特点场景涌现出一批创新型成果,推动产学研跨界联合体的创新形成。在技术成果上,实现技术领先、思路新颖、性能出众的应用核心算法技术创新突破,遴选出一批能够充分发挥前沿技术优势、解决领域痛点问题的作品方案,同时重点关注行业领域痛点,紧密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实现“赛产结合、供需对接”。在主体创新上,促成技术创新主体与产业应用主体的创新联合体融合赋能,跨主体类型上为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的模式,主要在技术模型赛题方向较为明显;跨领域类型上为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联合的方式,主要在解决方案赛方向表现突出。在活动成效上,大赛与区域发展情况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形象名片。大赛受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赛事开展期间举办活动最丰富的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赛事开展7个月时间内举办活动近20场,累计吸引线上线下参与规模超过10万人次,总决赛吸引一批优秀选手现场比拼,与投融资机构、地方招商部门面对面对接交流,实现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新路径探索,助力区域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勇夺先机、形成先行示范标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业务联系人曾瀚
9月13日 下午 6:52
其他

专家谈 | 中国信通院孙克:统筹推进数据事业发展,以数据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专家谈》栏目开辟“数据”系列专题,本期邀请到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为大家解读国家数据事业发展动向和数据价值释放路径。一、数据事业内涵解析数据事业可以概括为“12321+N”。即,以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一条主线”,打好数据资源供给和数据基础设施“两个基础”,把握数据产业、数据市场和数据应用“三个重点”,完善数据治理和国际合作“两种环境”,用好试点、大赛、会议等“N项措施”,最终实现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一个目标”。二、数据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理数据要素通过提升三大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配置效率。数据推动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如,数据推动资本流向更高效的行业,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二是规模效率。数据要素赋能生产、制造,孕育新服务、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如,数据推动形成C2M模式,扩大产品生产规模。三是技术效率。数据要素赋能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数据推动AI实现创新突破。三、数据价值释放“三化”框架数据价值释放可分为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三个阶段。数据资源化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数据质量提升过程、数据应用过程等。数据资产化是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包括数据确权、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收益分配等。数据资本化主要包括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四、数据事业发展推进建议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产权登记体系,完善数据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跨境流通等制度。二是构建行业特色发展路径。保障高敏感领域数据开发安全,鼓励数据基础好的行业应用数据,数据规模大价值高的行业开放数据,主体丰富的行业汇聚数据。三是扶持数据服务产业发展。健全数据要素型企业孵化培养体系,试点推进首席数据官制度,大力培育各类服务型数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四是鼓励数据要素实践应用。提升企业数据应用和管理能力,建立容错免责激励机制,鼓励融资方式创新和人才评估认定,营造用数良好氛围。校
9月12日 下午 5:05
其他

2024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人工智能专题研讨在厦门召开

2024年9月10日,2024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人工智能专题研讨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林瑞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冠宇参会并致辞。林瑞良代表东道主对各国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并表示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对人工智能产业开展了积极探索,有条件、有基础、有决心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好,将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国际合作,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福建努力。阿西姆·哈奈菲作为金砖国家代表指出,金砖国家机制为南南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各个领域建立有前景的伙伴关系,本次会议促进了金砖国家各成员国之间的技术和人工智能合作,将有助于成员国的技术转让和人工智能发展,并为交流最佳实践提供能力建设方案和所需平台。赵超凡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强调,要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合作。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结构高度互补、合作空间广阔,工信部将致力于强化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务实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生态,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治理实践,打造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金砖方案”。李冠宇表示,金砖各国借人工智能发展之力造福各国人民,必将行稳致远,克服挑战,实现共赢。中国信通院作为国家高端专业智库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将持续在产业服务、生态构建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工智能向善的理念,积极推进金砖国家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与合作。在发布环节,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介绍了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的建设思路与工作设想;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国际合作和技术服务部副主任许珊发布《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展望》报告;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巫彤宁发布“兴智杯”暨金砖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五大出海场景。在“‘人工智能+’金砖,发展创造无限”专题演讲环节,来自SAP中国区副总裁张慧、阿里巴巴达摩院基础智能中心主任赵德丽、七腾机器人企划总监张喆和菜鸟集团物流科技副总经理傅婷婷对于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发表了深入的见解。在“‘人工智能+’金砖,治理推进智能向善”专题演讲环节,来自巴西科技与创新部数字化转型计划和项目协调员朱利亚诺·斯普尔达罗,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电信联盟人工智能学者何波和华为研究院人工智能治理专家柳嘉琪对于人工智能态势和治理经验发表了前沿见解。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蕴韬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邀请了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技术系副教授达拉米·卡洛、伊朗阿米尔卡比尔技术大学(德黑兰理工学院)图形机器学习发展中心图形机器学习高级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员达乌迪·阿米雷桑、Linux基金会人工智能及数据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孟伟、上海网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和云志高科
9月12日 下午 3:58
其他

五问+一图,读懂《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2024〕52号,以下简称《通知》)。为推动政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通知》有关内容解读如下:问一、《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信息通信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8月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移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网络基础更加坚实。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性能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7月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93万个,形成了面向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差异化接入能力。二是应用规模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7月末,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5.47亿户,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59%,移动网络“物超人”步伐持续扩大,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移动物联网应用赋能作用不断彰显。三是产业生态不断壮大。推动将NB-IoT纳入5G国际标准,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设备、服务等环节的完整移动物联网产业链,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模组、终端等方面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与移动物联网加快融合,“万物智联”已成为移动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面临网络覆盖有待优化、高端产业有待突破、行业应用有待深入、连接价值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引导产业各方凝聚合力,加快移动物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指导,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问二、《通知》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答《通知》立足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节奏、各行业领域移动物联网应用现状,研判移动物联网发展趋势,确定了移动物联网发展目标。到2027年底,基于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含NB-IoT,窄带物联网;RedCap,轻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面向移动物联网重点应用场景,实现5G
9月12日 上午 9:41
其他

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关部署,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截至2024年7月末,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5.47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59%,移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通知》立足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节奏、各行业领域移动物联网应用现状,明确了移动物联网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于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含NB-IoT,窄带物联网;RedCap,轻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通知》部署了四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夯实物联网络底座,主要包括加强网络规划建设、提升网络智联能力;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产业供给能力;三是深化智能融合应用,主要包括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助力民众生活智慧化;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主要包括优化价值评估方法、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完善安全保护机制。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强化要素保障,做好监测评估和交流推广,协同产业各方凝聚合力,扎实推进《通知》中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加快移动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推动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2024〕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各相关企业: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相关部署,进一步深化移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于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含NB-IoT,窄带物联网;RedCap,轻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5G
9月12日 上午 9:41
其他

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专家委员会首次会议举办

2024年9月5日,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了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金砖各国专家共同就人工智能当前发展现状以及中心未来合作规划展开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中心主任余晓晖,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杜广达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加快赋能应用,持续推动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合作走深向实。希望专家委成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交流合作的“连心桥”“智囊团”和知识分享的“策源地”。希望中心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为各国专家搭建交流平台,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务实合作开拓新局面、提供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打造“金砖品牌”,树立国际典范。余晓晖介绍,作为面向金砖国家开展人工智能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心鼓励金砖国家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多边开发机构等广泛参与,致力于推动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助力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心旨在促进金砖国家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已于2024年7月19日正式启动运营。中心专家委员会汇聚了金砖国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重点科研院所代表、国际组织人工智能专家。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主要包括:参与中心重要工作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指导中心开展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问题研究;指导中心开展产业对接、研发合作、标准互认等工作;指导中心开展金砖国家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训、实践分享等工作。下一步,中心将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践的未来,与金砖国家专家携手并进,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联系人:杨冰夷yangbingyi@caict.ac.cn校
9月11日 下午 10:00
其他

共育“上合之树”,同筑算力高地:上合组织算力培训于京圆满举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深化数字技术领域合作,2024年9月2-6日,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承办的“上合之树”算力技术培训在中国北京举办。本次培训以“凝聚计算之力·厚植上合动能”为主题,采用线下授课形式,课程体系汇聚了算力技术专题课程、算力专题论坛及算力企业调研等精品内容,来自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柬埔寨等多个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近四十位代表参加此次培训。本次“上合之树”算力技术培训开班仪式在中国信通院举行,中国信通院副院长、合作中心主任王志勤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总工程师郭亮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信通院国际合作部主任刘睿主持开班仪式。王志勤表示,自合作中心成立以来,始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扎实的成果。中国信通院一直致力于算力基础设施的构建、算力应用的创新实践以及绿色低碳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展望未来,合作中心计划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以进一步促进算力领域的深入合作与发展。郭亮介绍了中国数据中心关键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探讨了数据中心发展的三个时代,并阐述了支持数据中心的策略。他强调了PUE(能源效率)和WUE(水资源效率)的重要性,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滴水,同时使每单位碳的有用功最大化。此外,还介绍了服务器计算能力碳效率(CEPS)的概念,并展示了中国国家标准下服务器模型的每性能碳排放量数据。这一演讲为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和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刘睿表示,中国信通院一直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为促进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合作中心不仅是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的关键平台,更是各国共同探索数字经济新领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依托合作中心深化技术交流和产业协同,可以促进上合组织各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球数字领域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在各国代表发言环节,马尔代夫代表AbduL
9月11日 下午 7:05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从两根轴承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轴承,工业的“关节”。今年6月,福建漳州六鳌海上风电场,搭载国产主轴轴承的16兆瓦风电机组实现批量化运营、全容量并网。江苏苏州地铁6号线,搭载国产3米级主轴承的“中铁872号”盾构机立下新功。两根轴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制造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坚实步伐。拥有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从完备产业体系看中国制造坚实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洛轴集团是16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生产厂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坦言:“10多年前,高端轴承我们还‘摸不着’,但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强内功”,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借外力”,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从新能源汽车轴承到风电主轴轴承,再到轨道交通轴承,洛轴新产品接连下线,应用到“嫦娥”“天宫”“中国天眼”等重大装备之中。洛轴把“一类产品”做到极致,铁建重工专攻盾构机“一种产品”。研发主轴承,补上盾构机产业链国产化“最后一块拼图”。2019年,铁建重工专门成立研究设计院,历经1000多个日夜终于成功研制出9米级盾构机主轴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承载最高的盾构机主轴承,可供目前全球最大型号的盾构机使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感慨,“过去有什么设备施什么工,现在是需要施什么工,我们就能制造出什么装备。”两根轴承背后,是中国制造完备产业体系彰显的坚实底气。1949年,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鞍钢奔腾而出,如今,我国已连续28年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手撕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生产线,如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我们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体魄强健、筋骨壮实,今天的中国制造拥有稳如磐石的根基与底气。从产业链协同看中国制造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9米级盾构机主轴承的突破,背后正是一场原材料、工业母机、工程应用等环节共同参与的创新“接力”——“压不碎、磨不烂”,材料首先要够硬。以主轴承内齿圈为例,8毫米厚的圈层,洛氏硬度需大于58,常规中碳轴承钢远无法达标。怎么办?铁建重工与高校合作,历经2年多时间、30多组试验、上百万次疲劳试验,选出最佳钢材元素配比。多家钢铁企业,历经数十次技术讨论与测试,将配方变成产品。有了材料,还要精密加工。2020年启动研发、2022年产品下线、国产化率超过90%,铁建重工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制的国产9米高速数控铣齿机床,助力主轴承顺利下线。16兆瓦风电主轴轴承的研发,同样离不开有关方面的“集团作战”。“大兆瓦风机主轴轴承,没有相关参考资料。关键时刻,主机厂商金风科技送来各类型风机运行数据,解了‘燃眉之急’。”洛轴销售总公司风电部部长姚东感慨,“同舟共济、协同创新,中国制造就有无限可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各方通力合作,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速磁浮贴地飞行、国产大型邮轮投入商用……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推陈致新,升级传统产业;与日俱新,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前沿,布局未来产业……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3%,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今天的中国制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看中国制造澎湃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布局高端,轴承产品持续“上新”:3月10日,洛轴研制的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轴承通过验收,未来该射电望远镜将为月球探测器精准“引路”。3月14日,世界首台25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在洛阳轴研科技顺利下线,刷新全球风电轴承最大单机容量纪录。产品更高端,生产也要更智能。走进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总装厂房,一个现实车间,一个数字车间,线上线下,实时同步。“瞧,这是一组盾构机刀盘正面数字孪生画面,深浅不一的颜色代表着刀片的受力、磨损情况。”铁建重工数字孪生研究所副所长王永胜说,实时分析这些数据,工程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下一代产品。“两根轴承”是一个缩影。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制造硕果累累。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00瓦时每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6%,屡屡刷新世界纪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中高端。向“数实融合”深度进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向“绿色低碳”持续发力。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今天的中国制造,展露新模样,打开新空间,激荡新活力。“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来源: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王政、丁怡婷校
9月11日 下午 4:42
其他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工业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

工业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强大的实力推动我国由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实体经济重要支柱性地位,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工业经济迈上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工业经济破浪前行,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工业经济在设备落后、产能低下的薄弱基础上艰难起步。经过75年发展,我国工业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主要产品产量领跑全球,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一)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分阶段看,1949—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在整个“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19.7%的增长速度。1958—1978年,“二五”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工业经济曲折前行,年均增长7.8%,1978年工业增加值为1621亿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工业增加值1992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2年超过20万亿元,1979—2012年年均增长11.4%。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2013—2023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增速换档但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为30.2%,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二)工业生产迅速扩张,主要产品产量领跑全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面临厂房残破、设备落后的基础条件,原材料供给严重不足,日用生活消费品仅有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品种产出;75年来工业发展开疆拓土,如今我国能够生产的产品覆盖原材料、消费品、中高端装备等各个领域,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原材料产品产量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何式增长。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为47.1亿吨,比1949年增长146倍;粗钢产量10.2亿吨,增长6449倍;水泥产量20.2亿吨,增长3064倍;平板玻璃9.7亿重量箱,增长897倍;化肥产量5714万吨,增长9522倍。消费品从供应短缺到琳琅满目,轻工业联合会资料显示,当前我国有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23年,纱、布产量分别达2234万吨、294.9亿米,比1949年增长67.3倍、14.6倍。装备生产方兴未艾,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以及磁共振、超声影像等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011万辆,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手机、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为15.7亿台、3.3亿台、1.9亿台、43.0万套,均位居全球首位。(三)工业出口成绩亮眼,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短缺经济和开放不足制约工业贸易发展,我国仅有少量的对外出口。改革开放后,我国依托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全面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快速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扩大开放,我国对外贸易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417倍。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我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级产品。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到46.5%,2000年以后工业制成品上升到90%以上。2023年,机电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比达58.5%,其中,汽车出口522万辆,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二、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过学习引进和自主研发双管齐下逐步提升工业经济科技含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逐步转向以技术进步为主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推进,工业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一)工业体系健全完善,实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156个重点工业项目、60年代“三线建设”布局、70年代的两次大规模技术引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7%,工业经济以完备产业体系和强大规模优势,为国民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二)技术创新蓄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欧盟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有679家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入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17.6万家,比2000年增长9.2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7.3%,比2000年提高2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19362亿元,比2000年增长38.5倍,研发投入强度为1.4%,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定中国为全球最大国际专利申请国,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中国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总量的14%。关键技术领域多点突破,推动制造业重大改造和设备更新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装备制造业引领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大国重器举世瞩目,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C919国产大飞机开启商业运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2023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比2012年提高5.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支撑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783.3万套,3D打印设备产量278.9万台,比上年分别增长23.3%、36.2%。新能源产业加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30.3%、54.0%、22.8%。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产品高速生产,2023年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等绿色能源相关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5.3%、28.7%、36.9%。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58.6%、57.1%、50.7%。三、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工业经营主体活力迸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工业经济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公有制经济,逐步改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国有经济持续发挥支柱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提质增效1952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2]实现利润总额28.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企业内生动力持续激活、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规模效益、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2年末,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31.2万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5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实施,国有经济提质增效成果显现。2023年末,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60.8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6.2%;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年均增长3.7%。(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我们党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截至2001年底,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达到3.6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21.2%,资产总计和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4.4%和6.6%。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出公平平等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2023年末,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达35.8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74.2%,资产总计和全年实现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28.5%和30.5%。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建企,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本、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回旋空间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有力推动了工业现代化发展。1999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数量分别达1.1万家和1.6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合计4.4万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8万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446.2万人,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23.4%、19.7%。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四、区域协同布局优化,工业经济平衡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呈现东强西弱的极不平衡布局,随着“三线建设”大迁移,东西差距有所缩小。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奋勇领跑。世纪之交,党中央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陆续作出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国一盘棋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引领示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东部地区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始终担任着领跑者和挑大梁角色。1952年,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超过一半。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东部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2012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5%。党的十八大以来,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相继问世,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东部地区在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引领效应显著。2023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2.7%;装备制造业2022年实现利润总额2.0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9.2%。(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实力提升,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全局发展 中西部地区受自然禀赋和区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提出,2006年中部崛起迎来战略机遇。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关怀下,中西部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奋起追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光伏电池、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41.5%;装备制造业2022年实现利润总额7065亿元,比2012年增长44.0%。东北地区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但一度受困于结构性矛盾,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扩大。2003年东北振兴号角吹响,东北地区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打造出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等国之重器。2022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744亿元,比2012年增长9.1%。(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区域经济布局持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2022年,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4万亿元、17.8万亿元、10.4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8倍、1.7倍。其中,长江经济带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计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46.0%,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各区域板块发展呈现出更加协调平衡的新局面。2022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42.3%,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23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达42.1%,比2012年提高5.2个百分点。回首爬坡过坎破浪前行的75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业经济已经取得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发展成就。响应新的百年奋斗目标感召,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工业经济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1998—2006年为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单位;2007—2010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从2011年开始,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2]国有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1997年及以前为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998—2006年为全部国有工业企业,2007—2010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国有工业企业,2011年及以后年份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来源:国家统计局校
9月10日 下午 8:30
其他

一图读懂 | 如何更好的保护你的个人信息

如果您对以上方法有疑问,可按下方联系方式联系我们。联系人:李老师010-62300498likexin@caict.ac.cn杜老师duyun@caict.ac.cn校
9月10日 下午 6:25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MaaS模型即服务系列标准阶段性成果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并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模型即服务(MaaS)作为推动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路径,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MaaS目标是以云的方式灵活便捷地提供大模型服务,帮助各行业快速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价值提升。然而MaaS落地过程中,模型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不一、平台选型困难、行业定制需求复杂等问题逐渐显现,从而亟需一套全面的标准体系助力MaaS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紧跟MaaS领域最新发展趋势,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建MaaS工作组,自2023年起联合产业各界启动研制MaaS系列标准,现阶段性发布该系列标准的已完成部分,并同步征集未完成部分的参编专家。本系列标准围绕MaaS落地中遇到的问题,聚焦模型定制、模型服务部署、模型管理、模型应用开发及模型服务能力等开展5个维度的研究,为大模型服务商和平台供应商提供能力建设参考,为应用方提供技术选型参考。《MaaS模型即服务技术与应用要求第1部分:模型服务协议要求》(AIIA/PG
9月10日 下午 6:25
其他

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监测分析指南》国家标准给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的流程方法,可引导各类组织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工作,摸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洞察研判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最新态势。《工业互联网平台
9月10日 下午 4:23
其他

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在京成立

2024年9月5日,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以下简称“推进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推进中心是由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政产学研用服金”相关单位组成,以推动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为主要职责,通过整合行业数字化转型各方资源,加快数字化与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黄瑜指出,各成员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构建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共同推动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站位要高,要从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的角度谋划工作;干事要实,要构建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重参与、求实效,按照章程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执行;服务要好,要坚持前瞻性和落地性相结合,保证推进中心的生命力和活力。会上审议通过《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章程》。投票选举出推进中心首届主任联席会主任单位、副主任单位及主任、副主任。中国信通院被推选为首届副主任单位及供需对接组组长单位,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魏然被选为副主任。中国信通院作为副主任单位,将积极履行供需对接组的职责,深入实施《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将从感知与执行、智能控制、生产监控与优化、产品制造全流程管理、经营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多个维度出发,汇聚全链条解决方案供应商,构建供应商资源池,研发供应商分类分级体系,建立优秀供应商名录,解决行业面临的竞争和选型难题,提升供应商培育和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引导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此外,中国信通院还将结合石化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需求,提供技术产品匹配度分析、集体询价等服务,通过精准供需对接,降低技术改造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供需对接组作为推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产业资源、对供应商进行分级、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任务。中国信通院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供需对接平台,通过精准匹配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心供需对接组合作请联系:范老师13573099066葛老师13701396896校
9月9日 下午 4:56
其他

发挥技术手段优势,深入推进APP治理——用户权益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优势,高效支撑开展APP治理工作。一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了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与国内主流应用商店建立数据采集机制,实现对上架APP数量、用户下载量、产品活跃度等情况的动态监测;集成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检测引擎,持续提升引擎调度、交叉验证和批量处理能力,具备在架APP检测全覆盖能力。二是升级打造“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检测及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提升面向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组织建设APP产业综合分析、APP认证认可能力服务、产业知识产权服务等8个子平台,大幅提升APP监测检测、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力。三是率先采用CA密码技术,构建APP认证签名体系。以商用密码技术为安全保障,以数字证书为可信身份凭证,为APP开发运营者、检测机构、应用分发平台提供APP签名服务,实现上架APP开发、分发全流程可溯源,目前已完成APP身份签名超460万次,帮助用户提高对仿冒、不良等风险APP的识别能力。四是汇聚全网SDK信息,建立全国SDK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库。累计登记600余款SDK信息,覆盖行业80%的主流产品,提供SDK功能说明、隐私政策等基本信息,有效指引APP开发者对比选择SDK产品。五是构建AI赋能个人信息保护新范式,研制发布国内首个个人信息保护人工智能大模型“智御”助手。以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为数据基础底座,注入百万级官方结构化语料及人工标注模型知识,拥有百亿级参数规模,面向行业企业提供多模态、多样化的合规咨询、操作指引等服务。下一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信通院将进一步发挥好监管支撑和产业引领作用,深耕移动应用领域创新技术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研究,持续更新迭代、优化升级平台各项功能,服务大局,支撑高效能深入推进APP监管治理。同时,持续搭建协作交流平台,汇聚行业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多方主体合力,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领域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检测认证、人才培养等工作,发展壮大APP治理的专业化、高效化支撑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校
9月9日 下午 3:30
其他

“深入推进APP治理 扎实做好用户权益保护工作”获评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日前,在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联合组织开展的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申报的“深入推进APP治理
9月9日 下午 3:30
其他

多部门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记者9月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从全国统筹布局、跨区域协调、跨网络协调、跨行业协调、发展与绿色协调、发展与安全协调、跨部门政策协调等方面明确具体举措,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相关举措强调从全局视角,优化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重大关键基础设施的布局,完善系统功能、改进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提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通用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等新技术设施。“我国已形成网络、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物联网络,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位列全球前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技术设施蓬勃兴起,融合应用加速向行业渗透。”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过上述负责人也表示,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功能和类型更加多样,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趋势更加凸显,但不协同、不平衡等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亟须面向各类设施,统筹各方力量,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均衡发展。《通知》结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同建设为重点方向,提出了“1统筹6协调”等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国统筹布局、跨区域协调、跨网络协调、跨行业协调,发展与绿色协调、发展与安全协调、跨部门政策协调等。其中在加强全国统筹规划布局方面,提出统筹规划骨干网络设施,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新技术设施。在加强跨区域均衡普惠发展方面,《通知》提出推进重大战略区域设施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普惠发展。“要从整体效率效益、安全、需求、均衡发展等角度,进行战略性布局、整体性建设。”上述负责人说,要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解决不同专业设施之间的协同建设问题,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机制,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稳定安全运行等方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能力。北京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王娟对记者表示,《通知》提出的“1统筹6协调”7方面的工作,针对区域协调、行业壁垒、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及实践中行业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政策指导和实施意见,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为我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施工图。例如,《通知》提出的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增强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等部署,凸显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前瞻性。此外,《通知》还提出,加强跨部门政策协调,发挥要素配置牵引作用,协同推进跨领域标准化工作,加大投融资支持。王娟表示,未来需加强跨部门协同,优化资源和政策支持,强化政企联动,加强对运营主体的指导和协调,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产融平台等多路资金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通知》部署落实落细。来源:经济参考报(记者:郭倩)视频:央视新闻(记者:孙蓟潍)校
9月6日 下午 7:05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我们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本质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是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9月6日,在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开幕主题活动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布《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关键问题,系统解读数字经济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报告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全方位深度研究,系统解读数字经济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理论框架进行梳理总结,深入研究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报告核心观点1.
9月6日 下午 2:20
其他

2024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和复核评价工作启动

(三)注意事项。企业填写的内容主要为生产经营数据等,清晰明了、操作简便,无需第三方机构辅助。相关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特殊通道或捷径,请企业谨防不良机构散播虚假信息,非法牟利。二、复核评价工作
9月5日 下午 2:05
其他

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启动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申报表”,请访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www.miit.gov.cn)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校
9月4日 下午 3:20
其他

四问+一图,读懂《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通知》,回应社会关切,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什么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为驱动,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感知、传输、存储、计算等基础性数字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一系列互联互通、分工协作设施的集合体,主要包括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移动物联网络、骨干网络、国际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通用算力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量子信息基础设施等新技术设施。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发展和应用普及,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态会更加丰富多样。二、《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网络、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物联网络,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位列全球前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技术设施蓬勃兴起,融合应用加速向行业渗透,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凸显。与此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功能和类型更加多样,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趋势更加凸显,但难统筹、难融合、不协同、不平衡等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之间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层面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和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不同设施发展协同不足,跨行业协调机制还不完善,设施的安全和绿色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亟需顺应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面向各类设施,统筹各方力量,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均衡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发布《通知》,加强指导,凝聚合力,共同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化整体布局、完善系统功能、改进发展模式,提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三、《通知》部署了哪些工作?《通知》结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同建设为重点方向,提出了“1统筹6协调”等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国统筹布局、跨区域协调、跨网络协调、跨行业协调,发展与绿色协调、发展与安全协调、跨部门政策协调等。具体如下:一是加强全国统筹规划布局。强调从全局视角,优化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重大关键基础设施的布局。对于全国骨干网络设施、国际通信设施、面向全国或区域服务的算力设施、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设施,要加强全国顶层统筹规划,要从整体效率效益、安全、需求、均衡发展等角度,进行战略性布局、整体性建设。二是加强跨区域均衡普惠发展。强调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要配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要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加强跨网络协调联动发展。强调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内不同专业设施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效能。要解决不同专业设施之间的协同建设问题,推动5G与千兆光网、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低中高速移动物联网等多种异构网络均衡协同发展。鼓励网络与算力设施协同发展,增加算力节点间的光缆网络连通度,推进算力互联互通,探索构建算力互联网,加强云网边端算力设施泛在互联。四是加强跨行业融合共享发展。强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要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进“5G+工业互联网”规模部署,推动5G、千兆光网、人工智能等设施更好地服务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加快车联网、城市物联感知终端管理平台等融合设施建设。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建立需求清单等方式,推动双向资源开放共享,提升集约高效发展水平。五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强调发展与绿色协调,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碳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开展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评估、推进传统通信机房绿色改造、推动出台鼓励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政策等措施,推进重点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电信企业开展通信杆线综合整治,促进设施与环境协调发展。六是增强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强调发展与安全协调,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稳定安全运行等方面全方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能力,增强跨行业安全服务赋能能力。要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新技术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手段建设,增强跨行业安全服务赋能。要保证信息基础设施稳定安全运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七是加强跨部门政策协调。从要素保障、融合标准、投融资三个维度强调跨部门协同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要发挥要素配置牵引作用,优化频率资源配置,保障用海用地需求,给予审批等政策支持。要协同推进跨领域标准化工作,做好融合应用和共建共享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要加大投融资支持,健全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四、如何保障《通知》有效实施?《通知》从组织领导、协同落实、评估问效等三方面提出保障落实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跨部门协同,优化资源和政策支持,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强化政企联动,加强对运营主体的指导和协调。二是加强协同落实。加强部省联动,各地要做好本地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优化布局。各地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工作衔接,强化上下联动和区域横向协同。三是加强评估问效。探索建设全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监测平台,推动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协调发展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开展第三方分析评估。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校
9月4日 下午 2:40
其他

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二)加强协同落实。各地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地方协调机制,做好工作衔接,强化上下联动和区域横向协同。各地要开展本地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推动协同建设和协调发展。
9月4日 下午 2:40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大模型落地路线图研究报告(2024年)》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向着更为智能化、通用化、普惠化的方向迈进,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当前大模型发展仍存在工程实践复杂、技术选型困难、能力评估不全面等问题,在应用落地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深入开展大模型技术能力和产业应用研究,积极探索大模型最佳落地路线,有助于加速各行业借助大模型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程,有力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大模型落地路线图研究报告(2024年)》。报告的前期研究和框架设计过程遵循“需求拉动、问题驱动、创新推动、技术带动”四大原则,充分梳理当前大模型技术能力和产业应用的现状以及落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报告从现状诊断、能力建设、应用部署、运营管理四个阶段着手,围绕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算法模型、应用服务、安全可信五个层面全方位分析大模型在落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适合大模型的最佳落地路线。报告主要内容1.
9月3日 下午 4:55
其他

首个五星5G工厂建设完成

值此工业和信息化部《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发布两周年,国内首个五星5G工厂——中兴通讯南京智能滨江5G工厂(以下简称“滨江工厂”)建设完成,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认证中心认证,成为5G技术与电子设备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全面应用的新标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发布后,中国信通院联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相关单位紧密协作,积极推进5G工厂建设与标准化工作:目前全国5G工厂建设数量近3000个;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工业互联网工作组,研究制定5G工厂的总体要求、关键能力与测试方法等系列行业标准,为5G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深度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2023年12月,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5G工厂认证工作,提出“用5G制造5G”的滨江工厂,经过企业自愿申请、材料审核、专家现场技术验证等环节,成为第一家通过五星认证的5G工厂。工厂内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在远程设备操控等对5G网络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下,积极探索5G专频专网建设方案,部署应用在QCell产品自动化测试生产现场,5G网络时延可靠性达到10ms@99.999%,为5G在工业领域应用提供商用价值典范。工厂现场装备的联网率超过97%,关键装备联网率实现100%,其中5G联网率高达89.3%,无线设备均已实现5G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监测、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全流程强化5G技术应用,“5G+工业互联网”场景建设已覆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个典型应用场景。在5G工厂建设的牵引带动下,滨江工厂的自动化效率、工艺优化水平、精益生产规模显著提升,加之市场需求的拉动,工厂总产值增长了41%,人均产值提升了81%,交货周期从20天缩短至14天,碳排放量降低了29%,单台产品能耗降低了19%。同时,滨江工厂还向业界输出了5G工厂建设方案,为加快推进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5G工厂建设充分展示了5G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潜力,既代表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也为全球“5G+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5G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5G工厂将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信通院愿与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加紧研制重点行业5G工厂建设参考指南及系列行业标准,广泛开展5G工厂认证工作,进一步推动5G工厂高水平建设,做好5G工厂各项工作,持续打造5G工厂中国品牌。相关工作咨询:沈
9月2日 下午 2:50
其他

1—7月我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1—7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7.5个和4.5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图1
9月2日 下午 1:50
其他

【权威访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天的《权威访谈》,来看记者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的专访。
9月1日 下午 9:17
其他

1—7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73429亿元 同比增长11.2%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1—7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73429亿元,同比增长11.2%。图1
9月1日 上午 9:35
其他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更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树新板,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9月1日 上午 8:32
其他

中国信通院一周精选(8.26- 8.3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本周中国信通院发布了哪些信息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布了哪些权威观点?中国信通院一周精选带您快速浏览。●本周精选
8月31日 上午 8:01
其他

金壮龙: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规范。针对部系统党组织数量大、类型多、情况各异的特点,建立党组织书记座谈会、纪检工作负责人例会机制,开展“蹲点调研
8月30日 下午 7:03
其他

守护未成年人“手腕上的安全” 中国信通院在行动

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围绕安全防护、教育学习、社交娱乐等需求,不断丰富产品服务,提供高清通话、拍照搜题、移动支付、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深受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喜爱。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统计,我国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表的比例达40.1%。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中,儿童智能手表一方面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监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未成年人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与此同时,儿童智能手表中内置的一些应用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前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组织对目前市面儿童智能手表进行了摸底检测,其中部分儿童智能手表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获取定位、摄像头权限、欺骗诱导沉迷等问题。近期,新京报网、新民晚报等媒体报道了儿童智能手表存在智能问答不准确、误导用户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成年人用户权益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近三年来,中国信通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持续开展“护童计划”,对未成年人身份验证方案、防治网络沉迷和诱导消费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组织制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标准,征集发布APP儿童个人信息保护优秀案例,推动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和支持。下一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我们将持续推动完善儿童智能手表APP分发安装、身份识别、告知同意等系列标准;组织开展2024年“护童计划”优秀案例及方案征集工作,发布儿童智能手表用户权益保护测评报告。欢迎相关行业企业一同加入,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联系方式:冯老师fengjinjin@caict.ac.cn13520630981傅老师fushan@caict.ac.cn校
8月30日 下午 4:55
其他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体育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培育壮大智能体育消费新业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行业的赋能带动作用,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事业智能化升级,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方向充分发挥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VR)、脑机接口、5G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赋能带动作用,围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设施等重点领域,征集并遴选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可推广的智能体育典型产品和设施设备。(一)全民健身领域1.智能运动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运动手表、智能运动手环、智能运动服饰、智能运动鞋、智能骑行装备、智能滑雪鞋、智能溜冰鞋等可穿戴设备,支撑生命体征监测、运动识别、运动指导、运动统计等应用场景。2.智能健身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跑步机、动感单车、智能划船机、智能椭圆机、力量训练器械、智能蹦床、智能体测设备、智能跳绳、智能哑铃等健身器材,支撑运动监测、动作捕捉、科学运动指导等应用场景。3.虚拟现实运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现实健身游戏机、虚拟现实训练比赛系统、虚拟现实运动眼镜、智能健身镜等设备,支撑沉浸式运动健身、虚拟体育赛事、虚拟体育教练等应用场景。4.运动健身APP及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运动健身课程、智能模拟体育训练、运动健身游戏、营养健康管理等APP及平台,以及在线运动健身场景等应用解决方案。(二)竞技体育领域5.智能体育比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各类竞技体育项目的智能计时计分设备、智能辅助判罚设备、智能辅助评分设备、智能观赛设备等产品,支撑智能赛事组织、智能赛事转播等应用场景。6.智能体育训练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各类竞技体育项目的智能体能训练设备、智能陪练机器人、智能模拟训练系统等产品,支撑身体机能监控、伤病防治、运动表现评价、技战术分析与指导、训练方案规划等应用场景。7.智能运动康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面向肌骨疼痛、运动损伤、脊柱调整、术后康复等领域的运动康复设备,可实现运动控制训练、协调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测评及训练应用场景。(三)体育设施领域8.智能体育场馆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体育馆、智能游泳馆、智能健身中心等设施及解决方案,支撑智能赛事组织、智能观赛、智能安防、应急救治等应用场景。9.智能户外运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体育公园、智能步道跑道、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等设施及解决方案,支撑智能运动指导、户外体质检测、运动量监测、人员流量监测、应急救治等应用场景。10.智能冰雪运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冰场、智能滑雪场、智能冰雪运动训练系统、智能冰上运动领滑系统等设施及解决方案,支撑智能冰上运动分析、智能雪上运动分析、冰雪场地应急救治等应用场景。(四)其他领域11.智能青少年体育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面向青少年的智能体质健康测试设备、智能运动负荷评估设备、智能体育教学辅助系统、智能操场解决方案等产品,支撑青少年体育的教、学、练、测、评等应用场景。12.智能老年运动健康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面向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的智能运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健身器材、运动健身APP及平台、智能运动康复设备等产品,支撑老年人健身锻炼、健康监测、远程监护、跌倒报警等应用场景。13.智能体医融合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融合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数字疗法、运动处方、康复疗法等解决方案,支撑重点慢性病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精神类疾病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肢体运动障碍康复等应用场景。14.其他方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体育产品和设施设备。二、申报条件(一)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在质量、安全、信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无不良记录。允许以联合体方式参与申报,联合单位不超过3家。已入选2022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的项目不再参与本次申报。(二)申报项目要服务全民健康和竞技体育需求,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化解决能力,能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驱动作用,体现较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三)申报主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典型案例的产品、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归属申报主体、团队或取得相应授权许可,无专利、商标、物权等方面纠纷。三、工作安排(一)推荐工作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做好案例审查和推荐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联合推荐典型案例原则上不超过25个,计划单列市原则上不超过10个。(二)各申报单位自2024年9月16日起登录智能体育案例注册管理系统(https://isd.3incloud.com/)填报《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申报书》(附件1),申报材料要求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三)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于10月15日前将《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推荐表》(附件2)一式两份,分送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各推荐单位管理账号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供。(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专家对推荐案例进行评审、公示,按程序对外公布推广。四、其他事项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情况,对典型案例入选单位在相关配套资金、项目、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入选单位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对典型案例入选单位开展持续跟踪培育,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支持,强化产融对接及成果转化,加强宣传推广,为智能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五、联系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王
8月29日 下午 6:07
其他

中国信通院启动产业大脑和产业地图案例征集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探索以数字化赋能产业治理的模式路径,形成了以产业大脑、产业地图等为代表的典型实践,支撑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更好研究和推广数字化赋能产业治理的典型案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发起“产业大脑和产业地图案例征集”活动,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推动产业治理数字化创新实践交流,协同各界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建设方式、应用模式和标准规范。一、征集范围面向各级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产品服务商等,征集成效显著、代表性好、示范性强的优秀案例。方向1:产业大脑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面向政府侧的综合决策支撑类应用,面向产业侧的资源要素整合和优化配置类应用,跨组织、跨层级、跨地域的产业信息综合协同和融通类应用,服务于产业治理典型场景的大模型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方向2:产业地图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在产业地图基础数据采集与治理、关键研发技术、分析模型算法、重点场景应用与图层构建等方面的应用实践。二、征集时间从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三、征集要求1.
8月29日 下午 5:16
其他

中国信通院闫树等:我国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Model),成为数据管理理论的前身。该模型诞生于信息化阶段,将数据管理纳入企业信息架构,强调数据管理服务于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8月29日 下午 5:16
其他

近11亿人!有你吗?

三是长视频行业提质增效。行业提质趋势延续,其中《我的阿勒泰》《繁花》等长视频类剧集兼具热度与口碑,为用户带来了高质量的视听体验。截至6月,长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65.2%。来源:央视新闻校
8月29日 下午 3:10
其他

人民时评:走好5G商用“下半程”

观众能沉浸式观看体育比赛直播,拥有大带宽、低时延等特点的5G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5G和人工智能、云计算、XR、裸眼3D等技术的加速融合,让这样的创新火花不断迸发,让更多的创意产品走入生活。
8月28日 下午 5:20
其他

中国互联网协会与中国信通院共同发起“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人才培育行动”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工业互联网作为其核心基石,正推动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成为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的重要纽带,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开辟了新路径。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社部等十二部门,共同印发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提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作用,通过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开展标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人才队伍。鼓励开展标识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推动优秀人才引进。为响应《行动计划》的号召,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共同发起“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人才培育行动”。该行动旨在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构建完整的标识领域知识体系,培养多层次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树立国际视野,打造专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人才队伍,促进工业互联网标识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规模应用。培育计划的总体目标(一)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多层次人才。建立完整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知识体系,涵盖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应用实践等多维度内容。培育从初级到高级不同层次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人才,满足行业不同阶段和岗位的需求。(二)促进跨学科融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鼓励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促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的创新融合。实现教育、科研、产业和应用的深度融合,形成闭环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三)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实践应用。激发人才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创新。通过实际项目和案例分析,加强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以致用。(四)建立国际视野,增强行业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理解和掌握国际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趋势和标准。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五)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人才培育行动,助推《行动计划》政策落地,促进不同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重要性的认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主要工作内容(一)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工业互联网标识人才培训依托发起单位科研能力、产业资源与评价资质,联合各地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共同开展全国标识人才培训——“标识第一课”,促进地方工业互联网及其标识人才培养,推动《行动计划》政策宣贯全国覆盖,助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赋能千行百业。(二)推进教材编写,规范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组织行业内知名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组成标准和教材编委工作组,牵头编写工业互联网系列教材,包含基础知识、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等;围绕《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制定建设体系、标准与指南,规范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三)引导多元化办学,激发产学研机构协同创新引导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为校企共建共管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提供咨询规划和技术支持。欢迎全国各地工业互联网标识相关主管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到“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人才培育行动”中,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知识支撑,推动我国在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联系方式:中国互联网协会创新发展与人才工作部李胜菊13919461691peixun@isc.org.cn中国信通院智能+学院艾鹏13426192423aipeng@caict.ac.cn校
8月28日 下午 4:55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4年7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出货量2420.4万部,其中5G手机占比85.3%

一、国内手机市场总体情况2024年7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420.4万部,同比增长30.5%,其中,5G手机2065.4万部,同比增37.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3%。2024年1-7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71亿部,同比增长15.3%,其中,5G手机1.45亿部,同比增长23.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4.8%。图1
8月28日 下午 2:20
其他

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月28日 上午 9:10
其他

一图读懂《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霄”推荐阅读关于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的通知专家谈
8月28日 上午 9:10
其他

中国信通院魏凯等:大模型工程化落地的四个抓手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AI)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它正广泛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AI不再停留于理论探索阶段,而是迅速渗透至千行百业,从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到金融服务、交通运输以及智能制造,AI应用的触角不断延伸,大模型的落地路径逐渐清晰,落地场景逐渐明朗。未来,能否准确捕捉市场需求,落地大模型等AI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乃至国家发展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我们持续推动底层技术突破,还需要从实践层面进一步加强工程化能力,从而加速产品化和落地进程。一、大模型代表了人工智能发展新范式大模型具有规模可扩展性。在大语言模型领域,规模可扩展性表现尤为突出。DeepMind在202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率先揭示了增加数据量、提升算力和扩大模型参数规模能够有效促进模型性能的持续优化。随后,OpenAI在GPT系列的发展中也验证了这一规律,通过不断投入更多资源,实现了模型性能的显著提升。迄今为止,大语言模型尚未遭遇规模扩展的瓶颈,且视觉模型也具有相似特性,Scaling
8月27日 下午 6:30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新的部署。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对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韧性、畅通发展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年8月27日,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新质生产力”交流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态势、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学逻辑、数字经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实践,并提出对策建议。2024年,是中国信通院连续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的第十年。经历十年的积累研究,报告持续跟踪呈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进展、剖析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特点、展现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热点等,为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智库力量。报告核心观点2023年以来,我国5G、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提升,支撑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积累壮大。具体来看:一是扩量方面,数字经济规模扩张稳步推进。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二是增效方面,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7.39%,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7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数字经济有效支撑经济稳增长。三是提质方面,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约3:7发展为2023年的约2:8,2023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8.7%和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四是挖潜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拓展深化。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分别较上年增长0.32、1.03和0.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五是区域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彰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2023年以来,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充分释放,地区数字经济实现了更快、更好、更有韧性的发展。总的来看,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稳增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供给端,数字经济通过扩大数字投入,促进劳动生产率及资本回报率的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质”的跃升。在市场端,数字经济通过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吸引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推动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在需求端,数字经济通过发挥数字投资利率弹性与数字消费收入弹性,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量”的扩张。报告目录一、整体篇: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一)扩量方面,数字经济规模稳定增长(二)增效方面,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提质方面,数字经济融合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四)挖潜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向深融合(五)区域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彰显发展活力二、理论篇: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学逻辑(一)从供给端看,以“数字投入”推动经济内涵式增长(二)从市场端看,以“充分竞争”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三)从需求端看,以“数字弹性”牵引经济外延式复苏三、专题篇: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一)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标志(二)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构筑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三)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提供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五)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速构建,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四、对策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发展新支撑(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营造经济发展新环境
8月27日 下午 5:40
其他

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具身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AI)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智能新范式,从字面可理解为“具身+智能”,通过赋予AI“身体”,能够与现实产生交互,让AI从仅存于数字世界的软件算法走向真实的物理世界,并在物理世界也能呈现模拟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伴随大模型的技术突破、硬件成本的降低、软硬协同的不断成熟,能够主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具身智能,有望成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不断延伸和拓展AI边界,实现“知行合一”。2024年8月22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具身智能产业趋势与未来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具身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致力于厘清具身智能的概念内涵、演进历程、技术体系,通过梳理当前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现状,研判分析具身智能应用潜力与带来的影响,并总结当前产业应用困难与挑战,展望思维智能和行动智能有机融合的无限可能。报告核心观点1.
8月27日 下午 3:30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可信人工智能基础平台(AI Infra)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国家“十四五”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大模型技术引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基础平台(AI
8月27日 上午 10:31
其他

长三角枢纽“1+4”算力平台启动互联互通

2024年8月23日,长三角枢纽算力平台互联互通工作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正式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等相关政府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示范区金融同城化联盟以及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苏州算力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阿里云智能集团等单位参与了启动工作。长三角算力枢纽是我国“东数西算”工程规划的八大算力枢纽之一,规划设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芜湖两大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算力需求。长三角枢纽“1+4”算力平台启动互联互通,标志着将在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间构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东西联动、双向助力”发展格局。“1”即长三角(上海)算力互联互通平台。长三角(上海)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统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承建运营,中国信通院提供算力互联解决方案的算力互联网载体,该平台兼具监督管理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向上对接国家算力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4”即上海算力交易平台、苏州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阿里云长三角智能计算(嘉善)算力基地、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未来通过将4个区域算力平台接入长三角(上海)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按照“先互联,再成网,构建算力大市场”方案步骤,形成长三角地区“跨地域、跨主体、跨架构”的算力一体化格局,实现算力资源互联互通,算力供需高效匹配,应用数据智能调度。中国信通院算力互联解决方案集算力互联互通、算力调度服务、算力大市场于一体,面向政府端提供算力标识检索、算力运行监测等监管能力,面向产业端提供算力资源注册、算力调度服务等服务能力,面向市场端提供算力信息发布、算力供需匹配等服务能力。联系人:蔡老师15010051876caiyu@caict.ac.cn校
8月27日 上午 10:31